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校给贫困生发款式不同的棉衣,这个很可!| 沸话
新京报 编辑 马小龙
2020-11-18 18:29

▲视频截图。


11月12日,洛阳理工学院为31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过冬棉衣。为保护学生隐私,学校购买的棉衣款式多样,贫困生可以自由挑选,试穿到满意为止,而这样的资助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1年了。

 

人文关怀应该是每个高校应有的教育理念。洛阳理工大学这样的“隐形资助”方式,尊重了贫困生的隐私,维护了他们的自尊,恰恰体现了人文关怀。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资助学生1.06亿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2126亿元。不过,我们不能将资助工作理解为狭义的经济支持,对受资助的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资助过程中所实现的育人效果。 


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也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充分保护学生隐私,建立科学的资助机制,便是实现“资助育人”的环节之一。

 

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资助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高校积极行动,创新机制、扩展形式,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创造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会检测学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如果每个月低于200元,就会自动打入生活补助。这项制度于2004年实施,是全国首例进行“隐形资助”的案例。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学生,又保护了他们的隐私和自尊心。


▲图源新京报电子报。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生报到时,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推出“一折机票”、网络提前注册等服务。而在绿色通道方面,则更加强调“隐形资助”“暖心资助”“发展资助”等理念,突出了资助的温度,让贫困生感受到制度的善意。


相比之下,一些学校通过提交材料、当众演讲、校园公示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资助的目的,还因为公开其隐私而严重挫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

 

我们期盼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善意,但善意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有时候不恰当的行为反而会加重弱者的受伤程度。带着目的性的高调行善不是真的善意,真正替受助者着想才是真正的善良。


贫穷不是过错,形式主义的帮扶远不如“隐形资助”的人文关怀深入人心。沸腾君(xjb-feiteng)认为,人性中的美好需要我们温柔地呵护,过于简单与粗暴只会对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像初长成的果实,我们更应该用心保护,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编辑:马小龙  实习生:潘宇洁  校对:李立军

热门评论
猪小戒_eb
7天前
凡事都有双面性.资助贫困生初衷是好的.资助者往往希望受资助的贫困生知恩图报,回报社会……但实际情况远远不是这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