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冷链食品追溯码成各地防疫监管新举措
新京报 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2020-11-15 16:39

新京报讯(记者 王思炀)今年11月起,山东、天津、湖北、福建、甘肃等地纷纷通报在冷链环境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涵盖样本包含巴西冷冻猪肉、印度进口冻带鱼、巴西进口冷冻牛肉等产品外包装。事实上,自6月起,我国各地已相继针对冷链各环节的防疫措施发布通知。其中,可协助查询冷链食品从进口到销售终端全过程的“冷链食品追溯码”,成为多地应用的管控技术举措。

 

在冷链管控方式之中,“冷链食品溯源码”开始在很多地区使用。北京已发布通告,要求自202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北京冷链”,如实上传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来源、流向等追溯数据,实行“首站赋码”管理,在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时,应在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包装或货柜明显处加贴“北京冷链”电子追溯码。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查询产品追溯信息。

 

冷链食品追溯码不仅在北京,也在浙江、四川、河南等地使用。浙江早在6月22日就上线“浙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将进口的使用冷链运输的畜禽肉、水产品及其制品作为首批运用对象,以进口食品经营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进入浙江供应链的首站,通过对冷链食品赋码、扫码,下游经营者“进出扫码”,公众“扫码查询”,全面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

 

11月起,河南郑州“郑冷链”系统在惠济区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上线,对冷链食品溯源码实现“来源可溯,流转可查,去向可追”,完成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

 

四川“川冷链”也在11月正式上线,对进口和省外进入的冷链食品实施一品一码、一批一码和一物一码的扫码追溯应用,12月30日前,当地大型生产、超市、餐饮企业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均将纳入平台监管。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思炀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水协王雪光:水产品结构更加特色化,深远海养殖是重要方向
消费
“可生食鸡蛋”连客服都不建议生吃,专家:全程无菌难以实现
消费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
新京号
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第一看点
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委会,辽宁省九部门发文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教育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打捞一个台湾老兵的大陆遗愿;加沙地带达成停火协议,和平曙光初现
时事
精准医疗时代已至,“未病预防”需求攀升
健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