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埃莱娜·费兰特是谁?对作家的好奇其实是对空白的恐慌
新京报 编辑 张进
2020-11-14 15:13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出版,让无数人好奇“埃莱娜·费兰特是谁?”但费兰特一直没有对公众揭晓答案,保持着隐身、匿名的状态。在她看来,对作家的好奇其实是对空白的恐慌。作为该书中文版的编辑,索马里与读者分享了这其中的出版人故事。

撰文|葛格


近日,出版编辑、译者索马里在中信大方live主题分享活动“我和我最特别的作者”中,与读者分享了作为出版人及《那不勒斯四部曲》及《作家和出版人》这两部作品背后的出版趣事。在索马里看来,尽量保持无形的出版人,不会让作家及其作品、形象、声音因为出版人的过滤而扭曲、减少,或者往错误的方向去。出版人低调地隐藏在作者背后,以一种缓慢的过程,参与了对当今世界及文化生活的塑造。

 

索马里,出版编辑、前媒体人、译者

 

对作家的好奇其实是对空白的恐慌

 

“埃莱娜·费兰特是谁?”

 

自“那不勒斯四部曲”走红以来,国内外媒体都对该书的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的神秘身份感到好奇。作为这一系列中文版的编辑,这是索马里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失踪的孩子:那不勒斯四部曲4》,[意]埃莱娜·费兰特著,陈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因为作者本人一直没有对公众揭晓答案,保持着隐身、匿名的状态。在费兰特看来,媒体对其身份的穷追不舍或者挖掘,是一种对于空白的恐慌。因为面对一个作品,大家总喜欢用一种形象去填补作家所在的位置。而在索马里看来也是如此,“我们希望通过一张面孔来解释我们读到的文字、受到的感情,但是费兰特说了多次,她决定不加入这个游戏。”

 

图上展示的是埃莱娜·费兰特自1992年以来的所有出版作品。在《那不勒斯四部曲》出版之前,她曾经写过三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儿童作品。

  

不过,在新近出版的费兰特书信、访谈集《碎片》中,读者或许可以从中拼凑出作者的形象。索马里说,费兰特是“一个学习古典文学的人,一个受女性主义思潮(包括精神分析影响)的作家,一个对母女关系从小就有深刻洞察和感受的人;一个不停摧毁自己习作的人;一个认为写作是带着“罪过”的羞愧的人,喜欢在很隐秘的角落写信的人……”在费兰特提到的女性作家中,不仅包括伍尔夫和波伏娃这样对其影响很深的女性作家,同时也提到了像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朱迪斯·巴特勒 (Judith Butler)这样研究女性主义的学者。

 

《碎片》,[意]埃莱娜·费兰特著,陈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虽然费兰特的确深受女性写作传统的影响,但是,索马里也提醒大家,无需刻意将费兰特塑造成一个女性主义作家,而是要尽可能地敞开,不仅看到她如何在漫长孤独的创作过程当中,深刻地驻扎在古典的文学传统之中,也要注意到费兰特对于社会变革及人的奋斗的敏锐观察。

 

“出版就是要让公众接受其所不欲的价值”

 

在读到《加斯东·伽利玛》时,其中一个场景让索马里印象深刻:这位二十世纪法国出版史上最重要的出版人,可以在普鲁斯特的尸体旁边,严肃地向法国著名导演兼编剧让·科克多(Jean Cocteau)约稿。也许正因为如此,伽利玛、他的出版社及他的作者们,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几乎就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的同义词。作家创作风格迥异、如群星般灿烂的作品,而出版人则是让这些群星进入大众视野的人。


 “出版人书系”图书封面。

 

在索马里看来,其实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被曾经的出版人塑造的。企鹅出版社的出版人艾伦·莱恩(Allen Lane)曾经提到过“企鹅的创立就是要为像我一样十六岁就离开校门的人‘提供’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在索马里的介绍中,莱恩一直想把企鹅做成一个出平装本的大学出版社,也正是他决定在1960年出版在英国被视为禁书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当时,企鹅图书面临1959年在英国新更改的猥亵出版刊物法,这本书因为其中的露骨的描写和尚属禁忌的猥亵用词,而遭到审查判决。然而,企鹅图书在审判中证明了此书的文学价值并被判无罪,从而使这本“臭名昭著”的作品终于得以出版,为人们所熟知,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新法案的测试,让英国出版物的自由程度得到提升。

 

和法国出版业巨擘伽利玛一样,在黑塞的推荐下加入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的西格弗里德·温德塞(Siegfried Unseld),让这家出版社在德语区声名显赫,成为自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德国最多元、经典的出版社。自创立以来,苏尔坎普出版社一直坚持文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出版重点。在温德塞1959年接任创始人苏尔坎普的职位以来,担任社长的43年中,该出版社不仅出版了大量德国、瑞士及奥地利的当代文学作品,组成了战后德语文学的半壁江山,同时出版了包括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美学等在内的苏尔坎普袖珍社会科学丛书系列,囊括当代人文学界的精华之作。

 

于1959年至2002年间担任苏尔坎普出版社社长的西格弗里德·温德塞(Siegfried Unseld)

 

索马里用“出版就是要让公众接受其所不欲的价值”这一标题,指出出版和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受众之间保持着一种紧张的关系。但她也指出,温德塞反对一蹴而就、激进彻底的精神改造,他相信出版是一种缓慢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少数人的文化逐渐辐射到大众,从而实现个体、社会的精神变革。

 

温塞德在《作家和出版人》中强调,伟大的文学要让人不安,意识到自己异化的处境。异化通过文学描写被人所意识,是人们克服异化的第一步,也是文学的根本社会功能。因此,索马里认为,出版人的工作就是“促进单纯、伟大、自由的变革”,“因为变革是一切伟大文学的动因。”

 

作者丨葛格

编辑丨张进

校对丨赵琳

相关推荐
乔思雪:漫游在蓝色草原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