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大运河考古获多项新发现,路县故城首次发现大规模冶炼遗存
新京报 记者 倪伟 编辑 刘梦婕
2020-11-07 11:53
近年来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遗址类型包括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和城址等。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今天(11月7日)开幕。文化节期间将举行多种线上征集、评选、文艺创作展示和系列非遗展示活动,并举行首届大运河非遗论坛。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加大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保护力度,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遗址类型包括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和城址等。


2018年发现的白浮泉九龙池出水口,白浮泉遗址为大运河北京段源头。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大运河北京段探源考古工作目前初见成效,2018年,考古人员对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000平方米,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考古成果展示了大运河与北京老城的渊源,考古人员对通惠河、玉河遗址、西板桥及河道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通惠河、明清玉河、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澄清下闸、二道桥、玉河庵等重要遗迹,清理出明代西板桥桥址及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老城的内在联系与文化内涵。


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中,也产生了与大运河有关的新发现。考古人员发现了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前的大运河故道,对中国古代漕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见证;发现乾隆《通州志》中记载的小圣庙遗址,是大运河北京段首次考古发现的祭祀河神的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在张家湾发现善人桥遗址,有“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陈进儒监造”的题刻,与相距仅1.4公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构成——通运桥题刻内容完全一致。


同时,在大运河沿岸的汉代路县故城,发掘了局部城墙、城壕和城内道路,以及城墙外西南、南部和东南部遗址区,面积约36000平方米,初步掌握了路县故城城址的范围、形制、构成、始建年代和废弃年代等情况。


2020年在路县故城城外西南部发现的冶炼遗存。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2020年,路县故城城外西南部,较为集中地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炼渣、炉壁残块、石(沙)范残块等冶铸相关遗物,这是首次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发现大规模的冶炼相关手工业遗存,为研究汉代路城地区手工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初步判断和继续探寻两汉时期路县故城的冶铸区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军

相关推荐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将于5月18日开放
北京
探访琉璃河遗址 | 考古负责人揭秘最初北京“六环”发现过程
北京
茶从食物转化为饮品:茶产地基本格局的形成和吃茶法
新京号
茶从食物转化为饮品:茶产地基本格局的形成和吃茶法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央媒聚焦!在雄安,“读”未来
新京号
金中都遗址首次发掘出城门遗迹,2024年北京多项考古成果发布
北京
新闻8点见丨北京考古新发现;中国女游客鲨口逃生,遇到鲨鱼如何自保?
时事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明年5月开放,记者提前探访
北京
大戏看北京10月21-27日文艺资讯丨莫里康内音乐会回溯经典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