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为了“政治正确”,就要禁止大学教授莎士比亚吗?
新京报 编辑 张婷
2020-11-04 15:47
近日,法国尼斯教堂恐袭案又让“政治正确”成为了全球的“关键词”。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保护受压迫的少数派权利,从词义来看,它本是一种积极的观念。但意大利思想家翁贝托·埃科却指出,过分强调“尊重每一个人”反而可能使人们对任何人都无法容忍。

莎士比亚的《奥塞罗》中,他笔下的黑人形象是个嫉妒鬼,还是杀人凶手;而《威尼斯商人》也可能莎士比亚带有一点大众化的排犹主义思想(尽管夏洛克是个出色的人物形象)。如果用“政治正确”考量,这都可能成为被禁止教授的作品。但这种理由,真的能站得住脚吗?在《密涅瓦火柴盒》中,意大利著名作家翁贝托·埃科谈及了他对“政治正确”与“政治狭隘”的看法。当“政治正确”被奉为唯一真理而稍有异见就斥为邪说时,“正确”就可能会变成“狭隘”。

下文经授权摘编自《密涅瓦火柴盒》,[意]翁贝托·埃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7月版,原标题《政治正确与政治狭隘》。

 

作者 | 安伯托·埃科

摘编|李夏恩

 

“政治正确”——这一产生于美国,旨在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以保护被压迫的少数派权利的名词正在演变成一种新的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 。基要主义认为对于真理只能有唯一一种解释,而把其他观点都看成是邪说。因此,尽管该主义并不一定是狭隘的(它能够容忍其他非基要主义者的存在),但却很容易变得狭隘,从而游离在那些所谓没有“正确”理解真理的大众群体之外。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他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他是一个吸烟者,由于学校禁止师生在大学室内吸烟,所以他常常利用课间去室外吸烟。那些吸烟的学生也会到室外去,于是老师便会和这些学生交谈十来分钟。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的授课时间是两小时,因此我会在两堂课之间安排一次十分钟的休息,然后到花园里或路边去吸烟,并会与那些同样拥有这种恶习(显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恶习,但大家都认为如此)的学生闲聊一会儿。

 

如今,那些不吸烟的学生却向校长投诉了我的这位美国朋友。理由如下:由于他经常与吸烟的学生聊天,因此会与他们建立一种更加亲近的关系,从而损害了不吸烟学生的利益。这种特殊的亲近关系破坏了“公平原则”。因此,这位教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审查的。正如大家所见,在该事件当中,并不是要尊重那些少数的受到排挤的弱势群体,却是要保护大众的利益,也就是说,这体现了大众对于一小部分优势势力的担心。

 

我们可以察觉到,这样一种过分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担忧将会导致一种危险的局面,会使人们对于任何人都无法容忍。打个比方,法律中可以加上一条,说我不能娶我所爱的女人,而必须与指派给我的女人结婚,以此来保护所有少数民族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有十个中国人都已经结婚了,那么我就必须娶印度女人或芬兰女人,但就是不能跟中国女人结婚,从而保证所有少数种族的机会均等)

 

罗纳德·德沃金是激进自由主义(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包括那些选择放弃生命的人的权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获得了波洛尼亚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演说中所讨论的,恰恰就是关于学术自由的问题。

 

大学的产生(中世纪时的大学也正是在波洛尼亚诞生的)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因为它确立了独立教育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这样的教育机构不仅要独立于政治和宗教权力,而且其中的教师也应具备独立于大学本身的各种思想和理念。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想法,也正是这种想法推动了西方科学的进步。

 

但如果要遵循所谓的“政治正确”的原则,这种自由就会受到质疑。例如,一个英国文学教授将会被禁止讲授莎士比亚的《奥塞罗》,因为书中的那个黑人是个嫉妒鬼,而且还是杀人凶手,这一点将会激怒那些不是来自西方的学生;他也不能讲授《威尼斯商人》,原因很明显,因为在那部戏剧中,莎士比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点大众化的排犹主义思想(尽管夏洛克是个出色的人物形象)。他甚至没有勇气讲授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为这意味着他忽视了某些非洲民族的哲学和神话(而这些非洲民族的后裔却在大学里就读)

 

毫无疑问,在大学里既教授亚里士多德哲学又教授多贡族(西非少数民族)神话,这是完全正确的。只可惜所谓的“政治正确”却要惩罚教授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人,而奖励教授多贡族神话的人。这就体现了一种盲目主义和基要主义,这种观点与那些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现了人类理性,而多贡族神话只是一种野蛮思维的极端观点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的确,大学和中学都应为所有理论的教学提供空间(因此,我很久以来就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应该让学生了解《圣经》、福音书、《古兰经》和佛教典籍的基本内容)。但若是仅仅因为《圣经》与《古兰经》互不相容,就禁止某人谈论(他非常了解的)《圣经》的话,就表现了一种危险的狭隘性,只不过表面多了一层“尊重不同观点”的伪装而已。

 

作者 | 安伯托·埃科

摘编|李夏恩

编辑|张婷

导语校对|李铭

相关推荐
特泽会“谈崩” 英国又接棒开会 特朗普再言“忍不了”泽连斯基
第一看点
“英国人从不哭泣”?是什么改变了英国人对眼泪的看法
文化
《什么是思想史》:思想与揭示我们所生活世界中的事实有直接关系
文化
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
文化
和平的武器还是战争的帮凶:经济制裁的前世今生
文化
张秋子:用文学对抗生命的无常,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事了
文化
A. S. 尼尔:从不对孩子说“不”,会养出被溺爱的孩子
文化
新闻8点见丨直击中国航展,多机型进行场地适应性训练
时事
读书周|品读经典,智启新思
新京号
“这个女的竟然会踢球”
新京号
热门评论
有态度网友001Zxw
7天前
一个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和不断进步、繁荣。[赞]
来自火星网友
7天前
为了什么而不能什么什么也不会什么。
来自火星网友
7天前
这种文章可以多发一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