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2025年,北京将实现医务社工服务医疗机构全覆盖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应悦
2020-10-26 17:09
2020年,北京市将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在医生与护士为患者缓解生理痛苦的同时,医务社工则在心理支持、社会资源支持等方面提供帮助。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获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达3.63万人,但在医疗机构,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北京日前发布政策,提出推广医务社工工作的明确时间线,今年将在部分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到2025年,实现北京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

 

北京发文推广医务社工服务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教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天(10月26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就《意见》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所谓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预防、缓解和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公众健康的职业活动。

 

《意见》提出,2020年,北京市将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20年至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到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公众普遍认同。公共卫生机构探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形成可推广模式。

 

根据《意见》,医疗机构对社工按需设岗,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或二级科室;公共卫生机构可探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医务社会工作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对于社工来源,鼓励各医疗机构通过社会招聘、部门转岗、购买服务等方式配置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积极通过招募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参与医务社会工作,补充和壮大医务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公共卫生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医务社会工作者。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联合有关委办局推动《实施意见》落实落地,启动医务社会工作试点工作,探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成熟经验和模式;培育服务示范项目,推出一批有创新、可复制、能推广的医务社工服务项目;加强专业人才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既懂社工专业知识,又懂医学常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医务社工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医务社工的社会认知度;坚持问题导向,逐步破除医务社工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医务社会工作科学发展。

 

案例:筹集145万元善款补助患者 6年为近百人提供临终关怀

 

清华长庚医院医务社工部部长张蕾介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从2014年起成立社工团队。志愿服务、社区服务、个案服务、病友服务等都是社服的日常工作内容。2016年3月,在医务社工的推动下,清华长庚社会服务基金成立,设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项下,以“专项基金”形式资助来院的贫困患者。截至目前,共接收近145万元社会善款,用于补助近70个患者和家庭,同时针对乳腺癌患者、小儿失聪、小儿胆道闭锁进行专项补助。

 

在临床上,患者所亟须的帮助,大多与经济有关。今天上午,社工张璠与一名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外地来京患者进行了沟通,该名患者是一位90后的年轻女性,家中有6个兄弟姐妹,大多没有收入来源,经济贫困。为了给她治病,亲人东拼西凑借了不少款项,仍然不能满足医药费用,下一阶段的治疗面临难题。

 

得知情况后,张璠与患者和家属取得了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疾病报销的情况,希望能在治疗中转期,能在当地先行报销一部分,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对其情况进行评估,从医院的社服基金内为其申请了1.3万元。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我们医院接诊的患者中,外地患者占到将近一半的比重,很多是疑难重症,治疗费用贵,还有一些疾病医保不能报销或不能实时结算。一些患者会因为经济困难,选择便宜的治疗方案,有的就放弃治疗。”张璠说。碰到这样的患者,各科室的医生们会主动将病例转介给医务社工,社服从医生朋友圈看到了类似的消息,也会主动介入。

 

除此之外,社工还配合医护团队,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安宁疗护。

 

今年9月,一位来自广东的老先生由于胰腺癌入住疼痛科,病情进展很快,预期寿命不超过6个月。社工介入后,协助患者女儿梳理了老先生的愿望清单,帮助老人完成了遗嘱。六年中,医务社工团队共照护了近100个临床个案,其中陪伴近30个案主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追问1:医务社工具体做什么?需满足哪些专业门槛?

 

医务社会工作者是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不同于医护人员,主要聚焦于患者生理问题,而是聚焦解决患者心理、社会层面的问题,并接受过专业训练、有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的全职工作人员。

 

高小俊介绍,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六方面。

 

首先是心理-社会支持。社工应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心理情绪问题,促进疾病适应性和诊疗配合度;协助患者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修复社会支持网络;对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其次是社会资源整合。社工应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链接社会公益项目,改善医院人文环境;配合出院安置,协助链接资源,促进社会融入。在社区,社工依托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等机构,对接社区资源,协助开展慢病管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健康促进、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公益倡导等服务。

 

当医患关系需要调适时,社工也参与其中,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参与诊疗团队,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此外,社工还负责招募、培训、管理社会志愿者,督导志愿者提供咨询、导诊及其它服务项目。

 

追问2:社工设置现状如何?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处(志愿者和社会动员工作处)处长邢桂丽介绍,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7.56万人,其中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3.63万人,培育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823家。

 

目前,北京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但发展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人才规模还有缺口,队伍发展还不够均衡,包括学校、医务、企业、农村等重点领域仍相对薄弱。专业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还不高,在服务理念和方法上还存在专业度不够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将从人才培养、薪资待遇、晋升渠道等方面推动社工发展。对于正式在编医务社会工作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工资待遇;以其他形式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由用人单位综合职业水平等级、学历、资历、业绩、岗位等因素并参考在编同类人员合理确定薪酬标准,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称对应关系。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聘任到高级社会工作师岗位,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聘任到社会工作师岗位,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聘任到助理社会工作师岗位,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

 

此外,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实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制度;探索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在医疗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健全联合培养机制;逐步完善督导培育及管理体系,培育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督导队伍;鼓励医务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研究,提升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应悦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正研究制定应对老年期痴呆行动方案
北京
全国首批示范!芜湖医改打破壁垒
新京号
智慧医疗成果加速落地 服贸会为全球医疗企业搭台
财经
北京同仁医院门头沟医院增设分院!门头沟医疗布局再传佳音
新京号
筑牢健康“网底”!我国全面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第一看点
我区5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集中签约共建,打通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
新京号
国家卫健委在芜湖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新京号
多地试行门诊按人头付费,普通人就医会受哪些影响?
新京号
解读北京“十四五”成绩单,市发改委回答八大关键问题
北京
“睡眠健康管理师”列入国家新工种,我国睡眠健康服务迈入新阶段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