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玉米亩产创造1663.25公斤新纪录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穆祥桐
2020-10-16 11:28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1663.25公斤!近日,中国农科院在新疆的示范田中,玉米实收测产创造了亩产新纪录。


此次实收测产,是由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织专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的玉米密植高产示范田进行的。结果显示,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663.25公斤,打破现有1517.11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提升了146.14公斤,这是该团队第7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


中国农科院密植高产示范田里的玉米。中国农科院供图


据悉,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总场的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面积共200亩,参试品种共78个,由该团队连续12年在此开展玉米产量潜力突破研究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此次测产实收面积合计30亩,结果显示,示范田内包括“MC670”、“中单111”、“中单8812”等11个品种单产均超过每亩1500公斤,高产主要由于亩穗数和单穗粒重均有提高,其中最高产田每亩穗数达到8600穗,每穗单穗粒重达192克。该项技术经过长期研究已趋于成熟,可稳定实现亩产1500公斤水平。


据团队首席李少昆研究员介绍,研究团队自2004年起,在全国多个生态区组织实施玉米高产潜力探索,目前,已经创造了以“密植增穗增产,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和高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


在种植技术上,通过高环境压力,选择耐密、抗倒品种,以高密度种植提高收获穗数。通过滴水出苗,一播全苗,提高群体整齐度。在田间管理中,通过水肥与化控相结合的抗倒、防衰为核心的高质量群体调控关键技术,构建玉米高产突破的理想株型与密植高质量群体调控栽培理论。通过解析玉米产量与密度、灌溉量、氮肥用量的耦合关系及群体动态指标与水分蒸散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不同密度、灌溉量、施氮量的群体LAI动态模型和诊断模型,通过融合密植高产农艺措施与滴灌水肥一体化工程措施的精准运筹管理,实现了高产突破与节水节肥绿色生产的协同,使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5千克/立方米—3.0千克/立方米。


据介绍,该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藏粮于技”重大任务等多个项目支持,是实施“藏粮于技”以来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危卓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尾菜“驿站”、纳米膜发酵,京郊秸秆利用有妙招
乡村
返乡创业、文物保护……第三场“代表通道”提到这些热点
时事
今年全国两会最后一场“代表通道”,6位代表都关心啥?
时事
8项农业科创新成果亮相,拼多多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供给
商业
解读丨粮食总产量首破1.4万亿斤,玉米为何是增产主力军?
时事
6508.93公斤!青薯9号创国内种植单产新纪录
消费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从山东东营盐碱地综合利用看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新京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阔步迈向农业强国
时事
“大冻”之年 高产油菜品种获丰收
时事
我国短生育期油菜大面积示范获丰收
乡村
热门评论
xiacibuganle
7天前
我家种半亩,一般产玉米300-400斤,如果一亩大概300-400公斤,还没文中的1/4。。
有态度网友0gqswZ
7天前
这样高产量,每年有玉米出口
来自火星网友
7天前
粮食多了可以一天吃五顿饭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