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创客之都、创新之城,谁能定义四十不惑的深圳?
新京报
2020-10-14 16:17
40年经济增长万倍,数据解锁深圳创新密码。

40年来,深圳的经济一路高歌,光阴的故事被淬炼成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其GDP增速。

 

深圳GDP(国内生产总值)从1979年1.96亿元增长至2019年2.69万亿元,猛增万倍,“深圳速度”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名片。



全国经济特区看深圳,深圳经济看高新产业。

 

纵观深圳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几个词:高新技术、新型产业、企业创新、电子通信…… 从一个南海之滨的农业县,崛起为远近闻名的创新之城,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引擎。

 

深圳高技术产业产值从1979年零起步到2010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用了32年。而今,不到10年再次突破达到2.63万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深圳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从0到1

深圳高新产业并不是一蹴而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的高新产业发展亦如此。

 

在1979年,“三来一补”企业发展模式是很多深圳人民对改革开放最直接的理解。

 

“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简称,简单讲就是原料由外来企业提供,依靠人口红利从事简单加工制造,并将加工好成品再出口。

 

它是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也为后来深圳转型高新技术加工制造奠定基础。

 

严格意义上来讲,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的,也是在90年代才被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1991年,《深圳经济特区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城市率先确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思路。这一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

 

1996年,深圳公布了经济特区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计划将南海边的深圳,打造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区域制造业生产基地”。随后不到四年,深圳的高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

 

2013年,深圳市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再次发布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6文件”,提出将深圳第二产业中一般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趋势加快,向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快速集聚。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改革,深圳逐渐形成了高新技术、金融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主体的四大支柱产业,以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和以生命健康、海洋、航天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



在2019年深圳产业产值增加值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增加值9230.85亿元,成为四大支柱产业贡献率最高。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086.15亿元,领跑其他产业。

 

在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十足,这一发展不仅表现在产业产值的贡献上,也体现在城市高能创新创业。

 

 

深圳创新基因 

塑造创客之都

 

如果说深圳是一个正在奔跑的机器人,那么城市里的企业就是支撑城市不断奔跑零件。

 

在说深圳创新企业之前,我们得先聊聊这个为巨人输送新鲜血液的心脏,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

 

作为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截至2019年,深圳各类产业园累计超过7000家,75%规模以上企业和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都来源于产业园。

 

入驻的企业里面,科技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3家、A股上市公司12家,这其中主要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四大为主导产业。

 

为了突破发展空间瓶颈,2019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深圳国家高新区从原来的11.5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扩区至159.4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高新区发展布局,把深圳高新区建设成为深圳自创区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

 

(下图把手机横过来看效果更佳)


 

高新企业的集聚让深圳一次次突破高度充满底气,科技园扩区,满足的是企业越来越壮大的需求,体现的是深圳创新环境的内动力。

 

作为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标杆,40年来,“创客之都”深圳吸引了大批企业扎根。

 

1979年深圳企业总数为501家,其中内资企业497家,外资企业4家;到了2015年,深圳企业数激增至100万余家;2018年,深圳企业总数已接近200万家。

 

第一个100万,深圳用了36年;第二个100万,仅仅用了3年。



2019年国家高新区实现扩容提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仅次于北京。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诞生了8.51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深圳企业构成里,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6.29%。民营企业不仅对深圳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在深圳的创新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2012-2019年期间,深圳民营经济队伍不断壮大,登记户数居全国首位,年均增长36.7万户。

 

企业数量反映出深圳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城市环境的友好力、资本的活跃度,更显示出投资者对深圳未来发展的信心和稳定预期。

 

从企业行业分布看,截至2018年底,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约46%分布于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超70%。这一点与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性符合度较高。



企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见证,40年来深圳经过不断探索,也早已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最低端,走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前端。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圳掌握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也培育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解锁深圳动力密码

高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深圳为什么总能一直走在创新前沿?

 

科研在背后为其提供了内核驱动力。

 

作为科技和创新之城,深圳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全国领先。一系列的硬核经济数据与深圳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当然也离不开政府在鼓励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大力投入。



2019年深圳全市科技财政支出5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05%,排名全国主要城市之首,也是唯一一个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超两位数的城市。

 

2014年至2019年,深圳市科创委通过各种项目向企业发放的科技研发资金约270亿元。

 

科研力度高投入的回报是显然可见的。

 

2019年深圳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授权量增速、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五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国内专利申请26.15万件,同比增长14.4%;国内专利授权16.66万件,同比增长18.8%。



2019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万件,占广东省的70.6%,占全国的30.6%,连续16年排在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专利授权量83.41件,居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06.3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3.3件)的8倍。

 

科研专利申请激活了企业创新动力,也汇聚了来自全国、全球的高科技人才。深圳特区报资料,40年前,深圳的技术人员只有一名拖拉机维修员和一名兽医,而今深圳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83.5万人。按深圳常住人口计算,每20位深圳市民中,就有3位是科技工作者。

 

 

资本活力图谱

深圳的后发力

 

背靠珠三角,坐拥深交所,深圳的“吸金”能力日益凸显。

 

深处改革开放第一线,资本和企业活跃,注重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鼓励创业、包容性高,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下深圳孕育了国内许多上市公司。

 

截至2020年8月底,深圳A股上市公司317家,仅次于北京的371家,和上海并列全国第二。从上世纪90年代的“老五股”发展至今,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深圳的综合实力之强。



深圳的317家A股企业主要分布于10个不同的行业之中,电子、计算机行业的企业数量达107家,占比达33.8%。

 

在市值方面,据Wind数据,截至8月31日深圳31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9.74万亿元,仅次于北京的13.31万亿元,高于上海的7.64万亿元。

 

其中,电子、计算机、通信和生物医药四个行业的A股科技创新企业市值占比达18.71%。这一比例是上海的两倍有余,排在全国第一。可以说,深圳为A股科技创新产业贡献了最多血液。

 

除此,全国A股750家IPO排队企业中,深圳和上海以70家的数量并列第一,超过北京的60家。、在这70家IPO排队企业,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就有28家,占比高达40%,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大致趋势相近。

 

另外,深圳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超过200家,占比近三分之二,远超过北京和上海。除此,国有企业在深圳A股上市公司中的数量占比不足20%,这一比例仅为北京的一半。民营经济成为贡献深圳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发展、创新、企业、科技、改革…… 这些因子渗透在深圳经济发展的肌理中,由内而外驱动深圳保持升腾向上的活力。

 

当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放眼全球,人工智能、5G、生物医疗等科技产业成为国内外高新企业不断突破的重点领域。作为国内的重要经济特区,深圳再一次走在全国前列。

 

2019年深圳深入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布局5G、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今年深圳已提前完成了“建设45000个5G基站”的目标,实现了5G独立网络的全面覆盖,成为全球5G第一城。

 

紧跟时代的脚步,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脉络,四十不惑,深圳站在新起点,继续前行。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

新媒体设计:许骁

校对:陈荻雁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夜读:今天你可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鹏“城”万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热门评论
信息
7天前
深圳,一个很有活力的城市。
不错吧
7天前
祝福深圳越来越好!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途民
7天前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