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社会学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专家:需充分挖掘乡村社会潜在治理资源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2020-10-12 22:17
多位学者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理论议题、乡村文化与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产业扶贫等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脱贫攻坚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如何扎根乡村社会?原子化的乡村社会,如何重新组织,乃至融入现代化社会中?10月1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承办的“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学——北京市社会学学会2020年学术前沿论坛暨常务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学术机构的社会学者,纵论当前时代中,社会学在乡村发展中作用。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本次论坛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核心议题,多位学者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理论议题、乡村文化与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产业扶贫等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周飞舟教授表示,乡村伦理的双向作用,是产业发展难以绕过的关键环节,在攻坚的最后环节,乡村伦理中的家庭伦理、村庄共同体建设与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关系更密切,而国家的作用则是激发、培育和保护以乡村伦理为基础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以实现从温饱走向富裕和美好生活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则关注“美丽乡村与社会建设”,他表示,当下中国社会转型与乡村变迁有多重表征,包括“外循环”打破“内循环”、乡村生活的动摇与更替、人口与文化的代谢、乡村合作的断裂、商品化的社会交往等,但是乡村生活有其自成一体的逻辑,社会建设必须因势利导,否则适得其反。

 

今年上半年,疫情暴发,中国乡村在防疫抗疫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董磊明教授表示,乡村场域中,国家系统性和技术性的防疫力量,与乡村既有的社会网络互动交融,国家制定的防疫规则,又与乡村风俗情理沟通转化,从而构建起有效的基层防疫之网,这也是乡村防疫效果卓著,引发人们关注的重要原因。董磊明认为,当前阶段的国家治理,需要充分挖掘乡村社会潜在治理资源,使之与技术治理整合起来,才能做到既在常规性治理中应对自如,又能在突发性的危机治理中厚积薄发。

 

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然而,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陈涛教授,长期关注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他认为,“乡村振兴”的实质,是重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乡村共同体,使之成为有吸引力的美丽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大力发展乡村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其重点在于植根乡土、立足农民需求,要采用政企社合作、新老乡民共建共管共用的方式,与乡村社会资本培育和发展同步,以乡土价值重建服务于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关注产业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他表示,只有对产业扶贫形成整体性的概念体系,才能认识产业扶贫、理解产业扶贫、参与产业扶贫、讲好产业扶贫。

 

过去几年来,各地在产业扶贫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叶敬忠表示,全国范围内的产业扶贫实践,通过一系列组织制度创新,丰富了当前的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了贫困户与企业主体之间的多维联结形式,既巩固和强化了贫困户的脱贫增收效果,也为乡村振兴时期产业兴旺的组织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此外,与会学者还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收入、乡村工业中合伙经营现象、文化乡村振兴、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和观点分享。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付春愔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时事
当“小镇做题家”成为连接者|专访安超
文化
银龄阅读分论坛举办,阅读是积极养老的一种实现方式
文化
北京市昌平区委关于十二届市委第十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一看点
中国经济面面观
第一看点
北京市丰台区委关于十二届市委第十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一看点
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十二届市委第十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一看点
企业承担产业链“链长”角色也是履行社会责任
智库
专访|张洪彬:晚清时期的“祛魅”,传统中国社会的“梦醒时分”
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高洪:跳出“小课堂”,融“思政”于艺术创作实践
教育
热门评论
万千旅程
7天前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