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夏各庄镇第二届红薯文化节开幕 老手艺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
新京报 记者 曹晶瑞 编辑 穆祥桐
2020-09-26 17:58

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平谷夏各庄镇的红薯及红薯粉条在平谷及周边区域远近闻名,该镇红薯种植面积1200亩,年产量约600万斤,年产值1200万元。


金秋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作为平谷区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各庄镇第二届红薯文化节开幕了。新京报记者从文化节上了解到,贤王庄村红薯陆续成熟,预计“十一”以后,大批量红薯将相继成熟上市。


工作人员在展示红薯。马程远 摄


在红薯农耕体验区,市民体验农耕乐趣。马程远 摄


新京报记者在红薯文化节现场看到,各种颜色、品类的红薯是名副其实的主角,商品展销区的烤红薯、红薯干、红薯粉条、红薯淀粉、红薯叶茶、红薯盆景、红薯甘露酒等都是利用红薯或与其他原材料一块加工成的红薯衍生品。老手艺人在现场展示了传统手工漏粉技艺,开设红薯农耕大课堂,展示红薯养生宴。现场还设置了“红薯农耕体验区”,市民可参与挖红薯等农事体验活动,现场体验农耕的乐趣。


据夏各庄镇贤王庄村党支部支委付兴介绍,夏各庄镇红薯种植有着近300年的历史,贤王庄村位于泃河南岸,红薯种植地为沙壤土地,生产的红薯外形美观、色泽红润、口味甘甜、耐于贮存。


老手艺人在现场展示传统手工漏粉技艺。马程远 摄


“我们采用传统工艺漏成的红薯粉条,晶莹剔透、色白条匀,味道纯正、柔而不脆,制作成菜肴后具有筋道柔滑、不乱汤、不断条的特点,深受市民喜爱。”付兴称,今年红薯从品质到包装都已全新升级,目前红薯还未大批量上市,预计“十一”后,市民就可吃到夏各庄镇贤王庄村红薯。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夏各庄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红薯特色产业链。以全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积极与北京农学院对接,带领农民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引种优秀种苗,采用绿色防控措施,施用“生态桥”有机肥,筹划建立贤王庄有机红薯产业园。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农民开展电商线上销售红薯培训,搭建贤王庄红薯、红薯制品电商销售平台。


目前,贤王庄村已经形成集红薯种植、红薯销售、红薯深加工、红薯农事体验、红薯美食体验于一体的完整红薯产业链,辐射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庄。


据有关部门对夏各庄镇贤王庄村和国内五个红薯主产地“西瓜红”红薯块品质测定发现,该村的红薯块含糖量指标名列第一。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打造文化新IP——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观察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大年初一逛庙会;父亲对磕头拜年不再有执念
时事
二月好去处丨谁懂啊?烟台好玩地也太多了吧!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2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战争与和平》经典重现
娱乐
第二届丝路美食文化节开幕,公布首批“丝路美食”推介菜及餐厅
商业
热门评论
兰花草_gj
7天前
好想去看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