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国厚资产上半年业绩大增、经营现金流大跌,资产负债规模双降
新京报 记者 朱玥怡 编辑 赵泽
2020-09-11 11:4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朱玥怡 赵毅波)9月1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厚资产”)半年报公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13.68%;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增长79.54%。国厚资产表示,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本期应收款项类债权资产利息收入增加,且营业成本控制较好所致。

截至上半年年末,国厚资产总资产为137.73亿元,总负债为88.76亿元,规模均同比下滑;期末资产负债率为64.44%,较上年度末的69.40%亦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国厚资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滑,为-5584.11万元,上年同期则为8.22亿元。国厚资产就此表示,主要由于本期按期归还外部借款较多所致。

记者注意到,国厚资产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作为AMC在化解风险、疏通堵点、盘活存量和促进增量方面的独特优势与核心价值,坚持久久为功,攻坚克难,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中,彰显AMC独特作用。

成立于2014年的国厚资产为国内首批具有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掌门人为有“隐商”之称的李厚文。据官网介绍,截至2019年12月末,国厚资产累计收购不良资产超过1000亿元,涉及工农中建等数十家银行和近千家企业;参与管理各类不良资产基金、产业基金、城镇化基金及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100余只,规模超过1200亿元。

今年6月,新京报贝壳财经曾报道李厚文旗下投资版图出现变更,安徽文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文峰集团”)退出安徽文峰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文峰置业”)。

文峰置业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10亿元。企查查信息显示,文峰置业还对外投资了安徽桐城市盛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霍邱县文峰置业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

文峰集团是李厚文旗下与国厚资产并列的重要平台之一,据悉于2006年组建集团公司,现为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的综合性房地产集团,产业涉及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建筑建材、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国厚频繁进击资本市场,涉足了中弘股份、中天能源、莲花健康等上市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近期,国厚系亦数度尝试涉猎上市公司,但也有不顺。

国厚资产日前曾拟参与中南文化(002445.SZ,现股票简“*ST中南”’)重整。中南文化7月28日公告显示,国厚资产联合江阴明橙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递交了重整投资方案及3000万元重整投资保证金,但其后中南文化确定了另一家江阴地方国资背景的机构作为重整投资人。

此外,国厚系近期另一标的为*ST梦舟。国厚资产控股的芜湖市楚恒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楚恒投资”)作为*ST梦舟持股2.3%的第二大股东,于5月29日提出对上市公司2.25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2.70%)发起部分要约收购,按要约价格1.2元/股计算,所需金额最高为2.7亿元。

要约收购完成后,楚恒投资将持有*ST梦舟1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据公告,楚恒投资表示其发起要约收购目的是协助上市公司梳理业务、实现脱困。

但此次要约收购未获成功。8月6日,*ST梦舟公告称,因预受要约的实际股数不足2.25亿股,本次要约收购失败。

另一方面,国厚资产的主营业务仍在进一步扩展。

8月18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企业破产案件一级管理人名册》,国厚资产入选企业破产案件一级管理人名册。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几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入选企业破产案件一级管理人名册。

国厚资产方面称,要持续围绕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深入拓展困境企业、困境资产重组重整领域的综合服务业务,不断巩固国厚资产特色优势。

评级机构联合信用六月下旬对国厚资产的一份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2019年其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且业务保持良好发展。该报告同时关注到,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企业经营风险加剧,国厚资产存在资产包回收率低于预期的可能;此外,国厚资产全部债务增加且短期偿付压力大,同时还需关注投资标的信用及市场风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赵毅波 编辑 赵泽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朱玥怡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安井食品港股挂牌首日破发,上市议案曾遭六成中小股东反对
消费
傲农生物“脱险”后,何时恢复盈利能力?
消费
骑士乳业迎十年来首亏,业绩预告“变脸”遭通报批评
消费
沃森生物发布2024年报 海外业绩再破高标 稳步展显发展韧性
商讯
并购资产拖累业绩,蒙牛乳业2024年净利润预降九成
消费
骏华农牧被申请预重整,距北交所上市目标渐行渐远
消费
赴港二次上市或布局全球化?海天味业仍有诸多困境待解
消费
子公司丰联酒业“谢幕”,老白干酒百亿目标进程刚过半
消费
酒类流通企业半年报盘点|门店升级求“突围”,消费场景待拓展
消费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智能床第一股”麒盛科技如何破局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