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着眼大国首都 核心区将如何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
新京报 记者 邓琦 编辑 张畅
2020-08-31 09:48
未来核心区将立足于核心区功能重组,着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首都功能,创造优良政务环境。

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8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正式发布。规划提出,首都功能核心区将形成政务活动运行高效、安全万无一失、环境优美和谐、配套优质完善、形象庄重典雅的中央政务环境。

 

目标

突出政治中心定位 首都最重要的是政务功能

 

此次规划将突出政治中心定位,统筹谋划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其中,统筹谋划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即充分利用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把老城保护与提升中央政务功能及其环境品质结合起来,为中央政务提供高品质的活动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政治中心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优化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即着眼党和国家外交大局,成为承担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持续优化为国际交往服务的软硬件环境,发挥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首要窗口作用。

 

核心区是政治中心的核心空间载体,主要功能包括政务办公、国际交往、国事活动、文化展示及相关配套服务等。

 

未来核心区将立足于核心区功能重组,着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首都功能,创造优良政务环境。坚持老城整体保护,打造体现中华文明的典范地区,彰显文化魅力。推进街区保护更新,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创造一流人居环境。坚持有序推进、久久为功,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并举,治理“大城市病”。发挥北京市和中央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的带头作用,有序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完善支持疏解腾退空间统筹利用的政策,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减量提质要求,调控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商业规模、旅游人口,优化资源配置。

 

亮点

 

■布局

以长安街为依托 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

 

中央政务功能布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历经70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中南海、天安门广场为核心,沿长安街等主要干道布局的方式。中央政务功能向长安街沿线相对集中布局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对中央政务功能进行优化。

 

中南海-天安门地区,是中央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是中央政务、国际交往、国事活动的核心承载地,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中央政务功能向长安街沿线相对集中布局,强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更好地展现大国首都形象。

 

分街道提出优化中央政务功能的规划管控要求

 

在街区控规图则及说明指引中,结合中央政务功能规划要求和现状情况梳理,提出街道发展定位、主导功能及街道层面规划策略。对各街道进行空间管控和综合整治,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政务环境。加强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置换,改善环境,加强配套服务,逐步完善中央政务功能。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整合各类安全保障力量,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建立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央党政机关和中央政务活动绝对安全。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城市韧性。设立三级防灾分区,强化防灾资源配置,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形成体系完备、响应及时的防灾空间布局。提升系统防涝能力,减少内涝风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外围区域公共安全设施和保障体系对核心区的支撑作用。建设综合应急体系,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以高标准完善避难场所建设,实现避难场所全覆盖。优化消防队站、警务设施布局。


■形象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 展现国家文化魅力

 

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为中央政务活动提供彰显文化自信、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场所。

 

全面推动老城保护与复兴,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推动重要文物腾退,逐步对公众开放。进一步加强革命史迹保护、价值挖掘及文化展示。结合文物腾退空间、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依法对老城范围内影响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和街巷院落风貌的违法建设开展集中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市环境。

 

塑造舒朗庄重的中央政务空间形象

 

建立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风貌管控体系,以城市设计为抓手,塑造气势恢宏、大度雍容、舒朗庄重、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空间意向,展现新时代大国气概、民族精神、首都形象。把握好城市总基调,体现多元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展现新时代首都形象。落实建筑形式、建筑体量、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管控要求,形成具有特色的行政办公建筑群。

 

加强综合整治 提升环境品质

 

建设高品质宜人城市环境。以长安街中轴线为骨架、历史文化要素为基底,重塑水绿空间。结合疏解腾退空间,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和公共型附属绿地等不同形式的绿色空间。以林荫街巷、特色街道为网络,串联公共建筑,提升城市景观环境。

 

■设施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中央政务活动创造安全、良好、宜人的服务保障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通过置换、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强各类资源利用,提升城市服务水平。逐步完善安全保卫、综合执法、基础设施运行、公共服务管理、区街管理用房、公共服务设施等,为核心区提供基本服务保障的内容。

 

加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提高运行效率

 

为中央政务活动创造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提升长安街两侧沿线交通品质,改善道路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优化步行和自行车系统,降低小客车出行强度。提高停车管理水平。

 

构建安全、可靠、智慧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供水安全性,打造世界领先的配电网,完善天然气系统,整治老旧隐患管道。深入推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改造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改善水环境质量。带头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进市政箱体整治、架空线入地,净化城市空间。推进厕所革命,方便群众生活。

 

追问

为何要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八次视察北京、十二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都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首都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将以更加崭新的大国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因此,需要形成与大国首都运行相匹配的更完善的中央政务功能布局与更突出的国家形象。

 

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 张畅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邓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正式发布

相关推荐
烟台网络正能量精品展播(十)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北京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新京号
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举行
新京号
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举行
北京
携手绘就新画卷!雄安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新京号
践行嘱托 京津冀瓣瓣同心谱新篇
时事
以会促产以会兴业,文化科技融合共舞,五年实践石景山走出科幻产业发展新模式
新京号
书写新十年的荣光
新京号
京平:书写新十年的荣光
北京
热门评论
piu~piu~金
7天前
支持
132****2116
7天前
尽兴
7天前
很好!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