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Pexels
新京报讯(记者 郑伟彬 实习生 王雅晨)近日,《外交官》杂志刊发文章《从中心到网络: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政策转变》(From Hub to Network: A Transformation of U.S. Policy in the Indo-Pacific)。在该文章中,作者Vu Le Thai Hoang和Huy Nguyen分析了美国印太政策的变化。作者认为,美国的印太政策经历了“从中心到网络”的转变。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提到一种存在于学者间的看法: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是美国强硬外交政策的催化剂。中国在东海、南海以及中印边境一系列维护主权的行动,却被美国政府视为实施“更强硬的印太政策”的“机会”。
美国在印太地区政策转变的根源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就保持向中国施压并不断强调美国“核心利益”的姿态。过去三个月间,美国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热点问题中频频出招。
不过,作者强调,美国政府很清楚这一系列行动并不能给印太地区带来持续的安全与稳定。因此,美国正积极推动其印太盟友——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参与到地区事务中来。此外,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也是美国关注的重点。
所以,是什么刺激了美国在地区问题上有了如此的转变?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美国政策的中心词汇:原则。
美国的战略是基于“原则现实主义”
作者指出,“原则”是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美国每一份重要政策文件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包括2017年的国家安全战略。该战略指出,美国的战略是基于“原则现实主义”。
具体到印太地区,“原则”同样可以视为美国在该地区基于“网络”新政策的核心。当前,美国在印太地区事务中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崛起,其次是印太地区国家对大国竞争风险的规避态度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地区国家间紧密的联系。
目前,美国这种“有原则的网络”不仅仅存在于安全领域,它已经延伸到经济、科技等各领域。例如,“经济繁荣网络”、“亚洲优势倡议”和“清洁网络”。
作者强调,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这种“有原则的网络”方式也不例外。
相当多的国家对美国的经济合作持怀疑态度
鉴于“网络”政策为美国在印太地区带来的“红利”以及美国两党在印太地区重要性上达成的共识,美国可能会在继续通过“有原则的网络”的方式保持其在印太地区的参与。
虽然美国也开始增强对经济领域的重视程度,但美国在印太地区完成的经济发展项目十分有限,这导致相当多的国家对美国的经济合作仍持怀疑态度。
此外,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名声、美国政府过分强调“美国第一”以及国家普遍对多边平台缺乏兴趣,这些都将影响美国所谓“网络”政策的推行。
编辑:柯锐 实习生:王雅晨 校对:李立军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