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七夕”又叫乞巧节 北京大观园举行七夕文化活动
新京报 记者 裴剑飞 吴江 编辑 樊一婧
2020-08-25 12:04
本次文化活动包含文艺节目演出、七夕传统非遗项目展示及巧娘分享、有奖知识问答、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互动留影区等环节。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七夕是什么民族的节日?源于什么朝代?”今天(8月25日)上午,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大观园举办了七夕节文化活动,除了演出和传统非遗展示外,现场还进行了知识问答的互动,答对问题的观众都得到了一份“垃圾分类”的纪念礼品。


今天(8月25日)上午,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大观园举办了七夕节文化活动。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据了解,七夕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七月初七不仅是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带有爱情意象的“七夕节”,同时,还是“乞巧节”,古代的女子们会在这一天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来“斗巧”,展示自己精湛的手工艺技术。七夕斗巧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其中的“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今天(8月25日)上午,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大观园举办了七夕节文化活动。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本次文化活动包含文艺节目演出、七夕传统非遗项目展示及巧娘分享、有奖知识问答、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互动留影区等环节。非遗项目展示有京派剪纸、彩蛋绘制、北京绢人、北京雕漆、传拓技艺、彩砂工艺、彩塑京剧脸谱、北京内画鼻烟壶、裕氏草编等展台与游客和市民互动交流。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协作记者 吴江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不早不晚,刚好是你│2020七夕特辑

相关推荐
北京16区均处于雷电预警中,七夕出行需注意防雷避雨
北京
第34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今天闭幕,这些童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穿针“赛巧”过七夕
北京
七夕近七成游客选择周边游,单身人士成节日消费新势力
健康
民间巧匠艺术展亮相七夕文化节
综合
元宵节才是古代的情人节?
文化
200余件民俗作品亮相七夕艺术展
综合
中国民间都拜什么神?
文化
举国哀悼舟曲遇难者
时事
西城推出百余项活动庆中秋 来和“兔儿爷”游园拍照吧
北京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