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腾讯、优酷VIP免费领? 起底共享会员账号平台“卖号”生意经
新京报 记者 罗亦丹 编辑 王进雨
2020-08-20 20:52
账号出租给2-3人,6.3元买优酷25天会员“共享号”。

视频网站会员账号免费赠送?这样的好事会让很多网友心动,不过天下没有完全免费的午餐,近日,优酷就将一家共享账号平台告上了法庭。


8月18日,一条“优酷起诉共享VIP平台索赔190万”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8月19日下载相关共享VIP平台发现其已经停止服务,但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不少免费提供“共享VIP账号”的网站。


记者在多家共享账号网站体验发现,这些网站虽然号称有大量免费账号可以提供,但几乎所有免费账号都因需要验证、被锁定等原因导致无法登录,要想真正体验“共享”账号还要花钱购买网站自己的会员服务。免费诱惑下,大多数以“共享”为名的网站实际上从事倒卖VIP体验卡、售卖账号等业务。


“用户在视频平台购买VIP会员时往往会与平台签订协议,如果协议中约定了不得与他人分享、买卖会员账号等具体约定,会员违反约定就构成违约。此外,对于视频平台来说,共享账号网站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以一种不诚信的方式攫取了其正常商业利润,共享账号的方式会影响到视频网站的收入和利润,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也会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约束。”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赵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做任务就能绑定他人会员号,一个APP免费看三大视频平台?


“这个软件集合了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的内容,不用来回切换APP,一个APP看所有。”在华为应用商店咪喵视频APP的评论下,有用户如此评价。


一个APP如何聚合三家视频网站内容?8月1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网站发文称已受理优酷起诉咪喵视频案(原文为咪猫视频,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查证为咪喵视频),揭秘了咪喵视频的运营模式。


文章称,经优酷公司调查发现,在北京点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手机APP“咪喵视频”中,用户通过上传各大视频平台VIP会员账号或完成其他限定任务,获得“咪喵视频”平台虚拟货币后,可兑换优酷VIP权益卡。获得该权益卡后,用户可在“咪喵视频”APP内观看优酷VIP片源,即用户在“咪喵视频”APP内点播优酷会员影视内容时,平台将为用户自动绑定登录至他人的优酷VIP会员账号进行视频在线播放。


8月1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下载咪喵视频发现,该APP仍然可以下载安装,但打开后已经无法使用,应用会频频跳出“未知错误”字样。根据其界面显示的信息以及评论内容,记者注意到,用户确实可以通过共享自己的VIP账号以及玩APP内小游戏等方式赚取“金币”后,免费领取其他视频网站会员VIP,从而实现观看爱奇艺、优酷等网站的会员付费内容。


咪喵视频宣传页。


值得注意的是,优酷平台明确表示其会员用户仅拥有优酷 VIP 账号的使用权,不得以转让、出租、借用、分享、出售等方式提供给他人。开通、使用优酷 VIP 会员服务应通过优酷官方公布或授权的方式进行,通过其他渠道、途径、方式非法获取的优酷 VIP 会员服务均不获保护。 贝壳财经记者从爱奇艺会员相关规则中也发现爱奇艺会员不得倒卖、转让等相似规定。


在此次诉讼中,优酷认为咪喵视频“共享VIP”破坏了优酷会员管理制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将北京点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190万元。


这并非咪喵视频运营方北京点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次被提起诉讼。根据企查查数据,该公司与腾讯、上海星律网络、北京晓明筑梦数据三家公司存在着作权、侵权纠纷,作为被告分别在2016年5月、2020年5月和2020年6月被上述公司告上法庭。其中,上海星律网络运营游戏小程序,而北京晓明筑梦数据则运营一款影视类APP。


免费多为揽客噱头,6.3元能买优酷25天会员“共享号”


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除咪喵视频外,目前市面上还存在多家提供视频网站、网盘免费会员账号的共享网站。


8月18日,记者登录某家VIP账号共享网站发现,该网站在公告中表示,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分享、免费、互助是网站的服务宗旨,我们每天定时发布迅雷白金会员账号、爱奇艺会员账号、优酷网会员账号等网站的VIP账号。”


记者按照该网站指引,关注一个公众号后成功领取了其8月18日公开提供的优酷会员账号及密码,该网站表示要使用该免费账号,需要先登录微博,后再通过微博登录优酷账号。但在实际登录过程中,记者发现虽然能登录微博,但在后续流程中被告知需要短信验证,最终登录失败。


对此,该网站客服向记者解释称,这是由于“其他客人绑定了自己的手机号”才导致登录失败。


一共享会员网站的客服朋友圈内容。


8月19日,记者以相同方式登录另一家VIP账号共享网站提供的爱奇艺会员账号,但登录后提示“账号已被锁定” 。同日,记者登录第三家VIP账号共享网站提供的芒果TV会员账号时发现,该网站提供的账号不存在。


至此,8月18日至19日,贝壳财经记者在三家账号共享平台登录免费账号的尝试均宣告失败。


这一不顺利的过程,背后掩藏着套路。记者注意到,上述网站虽然都号称可以免费提供VIP会员账号,但会提示如“多人登录账号会导致不稳定”,并表示若想要账号稳定,可以从网站内购买会员账号,可购买的会员账号几乎囊括了所有视频APP,且价格均比直接充值会员账号要低。


8月19日,记者在一家共享账号网站上以6.3元购买了优酷25天会员“共享号”,网站在购买提示上称,该账号出租给2-3人共同使用1个账号,所以“不可登录第二台设备”。相比之下,正规渠道下购买优酷会员售价15元。而优酷目前在打折出售的“99元年会员”,该网站上售价46元。


此外,记者还以5.9元价格在另一家共享账号网站上购买到了爱奇艺黄金VIP会员7天试用账号激活码。爱奇艺官方提示中,激活码“严禁倒卖、转让,不可兑换现金”。


有网友表示,实际上视频网站经常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爱奇艺可以从QQ音乐积分、联通视频权益助手等不同渠道免费领取7天会员体验。共享账号平台借此把领取来的7天试用账号激活码以5.9元的价格出售,就达成了“无本盈利”的效果。


8月19日,新京报记者在多家共享账号平台上都看到了爱奇艺7天试用账号激活码被作为商品出售,售价从4.9到5.9元不等。


一共享会员网站的首页截图。


“这些共享账号平台的商业模式多是以‘免费’为噱头招揽顾客,实际上是把从各种优惠渠道低价购入的会员账号,以稍低于平台正品价格同时卖给多人的方式获利。”有熟悉黑灰产的人士表示。


贝壳财经记者测试发现,除了低价售卖账号外,还有号称“免费共享账号”的网站并不提供免费账号,反而会被浏览器弹窗提示:该网站是一个欺诈类网站,若继续访问可能导致钱财或账号被盗 ,此外该网站含有不少涉黄APP下载广告。


使用共享账号变身“伪装者”,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披露,优酷方面认为其VIP会员服务的主要内容为用户在付费购买会员资格后可免费观看会员影视内容的服务,优酷公司为此支出了巨额的版权使用许可费和运营成本。这一经营模式是优酷公司维持视频业务的重要经营手段,也是视频行业的通常做法,该商业模式下所获得的经营利益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优酷公司认为,咪喵视频的“共享会员”服务使得用户在无需向优酷公司支付任何对价且无需使用优酷平台的情况下,即可直接观看优酷平台中会员专区影视内容。作为同行业竞争者,咪喵视频建立平台利用上述所谓的“共享VIP模式”扩大其平台流量及热度,破坏了优酷平台的会员管理制度,减少了优酷平台的交易机会和经济收益,严重损害了优酷公司的合法商业权益和竞争利益,扰乱了行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关于对VIP账号进行出租售卖,此前已有判例。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9年8月28日发布的文章,爱奇艺曾因认为“马上玩”APP对爱奇艺VIP账号进行分时出租,并对涉案APP中的爱奇艺APP部分功能进行限制,损害其合法权益,将该APP运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300万元。在该案中,被告认为其与爱奇艺公司不存在竞争关系,系合法获得爱奇艺VIP账号的使用权,故分时出租这些账号系正当使用行为,涉案APP系使用云流化技术的新型商业模式而不应被否定;爱奇艺则认为被告在涉案APP中通过云流化技术将爱奇艺VIP账号非法分时出租,违反了爱奇艺VIP账号用户协议,损害了爱奇艺公司付费会员制度;此外,被告通过技术手段对涉案APP中的爱奇艺APP部分功能进行限制,导致公众对爱奇艺APP的用户体验下降,该两项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终,海淀法院判决支持了爱奇艺公司全部诉讼。法官称,该案裁判通过对竞争关系的阐释和对被诉行为正当与否的深入分析,对以“合法使用”为名而实为不正当竞争之举的行为给予了否定性评价,对相关市场中的竞争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指引作用。


“共享账号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一是用户与平台之间在购买会员时有一个协议,如果协议中约定了不得与他人分享、转卖账号等具体约定,会员若违反约定,就构成违约,可能要根据双方签订的电子合同构成违约责任;二是对于视频平台来说,共享平台的这种商业模式就是将账号只卖给了一个人,其他人再伪装成这个人,由此构成了不诚信的行为,以一种不诚信的方式攫取了视频平台的正常商业利润,可能会影响到视频平台的收入和利润,将其作为商业模式推出,可能就构成不正当竞争,也就是会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约束。”赵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此外,若网站以提供免费账号为名,实际上并不真提供账号,而是以此引流,发布涉黄广告,则涉及侵犯消费者权益,违反《广告法》,该行为也有可能是传播淫秽物品行为中的一环,有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项玲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罗亦丹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相关推荐
刷单返利发案率最高,公安部公布5类电信网络诈骗罪犯手法
时事
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发案占比近80%
第一看点
快播公司及4高管被控传播淫秽物品罪今受审
时事
共享单车失败者:时间窗口10个月前已结束
财经
断臂上市 迅雷不再“诱人”
财经
用共享方式拉新会员!优酷和移动打通视频、通信等服务
科技
主编未死,只是卡在了内容创业的窄门
科技
“精准营销”触碰隐私:强推霸屏广告,1元可得用户微信
财经
发币花样翻新、“拉人头”传销 监管整顿虚拟币乱象
财经
1分钱买199元的订阅专栏,知识付费的版权护城河任重道远
科技
热门评论
一方水土养一方土匪
7天前
一个套接着一个套,不占便宜不吃亏。
苔苔.🌈
7天前
讲诚信哦
飞马行空
7天前
做生意要讲道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