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耳朵竟会“发霉” 医生说和一个日常习惯有很大关系
新京报 记者 刘旭 编辑 岳清秀
2020-08-14 11:30


有媒体报道,28岁的小杨因为耳朵不舒服发痒、听力下降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右侧耳道充血肿胀,耳道表面像“发霉”了,布满密密麻麻的白色絮状物体,医生诊断为霉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比较喜欢潮湿、温暖、阴暗的环境,而我们的外耳道正是这样的一种环境,碰上炎热潮湿的夏季,霉菌性外耳道炎更是高发。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丹妮介绍,外耳道皮肤特别薄又没有什么皮下组织,损伤之后很容易肿,同时外耳道狭窄,潮湿、不通风、积存分泌物等都会给霉菌滋生提供条件。用不干净的手或不卫生的工具掏耳朵,或掏耳朵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等,都可能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痒,一些患者因此反复掏导致皮肤破损而感到疼痛,破损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流脓。针对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王丹妮介绍道,医生通常先将菌丝清理干净,然后在耳朵里面用一些抗真菌药物,或者使用硼酸酒精滴耳剂消杀。耳道已经肿胀的需要先消肿,消肿干燥让耳朵形成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这样就不利于霉菌的生长了。

 

患了霉菌性外耳道炎不建议自行治疗。王丹妮提醒,“市面上能买到的药物基本都是抗生素。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使用后真菌非但不会被杀死,反而会长得更旺。滴进去的药水一方面让外耳道更加潮湿,另一方面会抑制细菌生长,打破了细菌和真菌的平衡。”治疗期间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通风,用扇子或吹风机轻轻吹干耳道。

 

霉菌性外耳道炎很容易复发,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耳朵进水。若不慎进了水,应将耳道垂直地面,蹦一蹦将水控出,或去药店购买婴用细头棉签,洗手后再清洁耳道,注意不要戳得太深,掏完一边换新的再掏另一边,避免交叉感染。王丹妮补充道,“耳朵有自洁功能,不需要频繁额外干预清洁,外出采耳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以免因工具清洁消毒不到位而引发感染。”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危卓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旭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社会问题总是具体的,任何“主义”都不免大而不当 | 专访李明洁
新京号
骨科医生徐文斌,在诊室里看到“忍痛硬撑”的人们
时事
耳机长在耳朵上的男明星引发众怒,竟逼得后期给耳机打马赛克!
新京号
两个普通女人,通信十年都聊些什么?
文化
一场被视为“虐狗”的攀登:盲人王营营,和她未登顶的泰山
时事
对话儿童文学作家谢淼焱:离家近十年,他开始为女儿写作
新京号
这个夏天,那些差点被热死的人
新京号
新京报&西凤酒2025年8月新书榜
文化
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修复指南
文化
“也没有很快乐,只是不想停下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