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按国桃标准良心种植 桃王张宝志:消费者放心我才安心
平谷区融媒体中心 原作者 杜鹏辉 赵磊 王诗月
2020-08-10 16:23

新京报快讯 据平谷区融媒体中心消息,8月3日一早,平谷区峪口镇兴隆庄村村民张宝志家的桃园里出现了几个“全副武装”的“黑衣人”,“嗡嗡”的机器声惊飞了几只偷吃鲜桃的小鸟。这些“黑衣人”在干啥?原来,他们正在进行人工除草。


“我家有30亩桃园,每次除草需要十个半天才能完成,花费1500元。”张宝志说,如果采用除草剂,只需要几十元就能搞定,但他坚决不用。为保证大桃品质,即使人工除草再麻烦投入再贵,他也坚持采用“原始”办法。平谷大桃之所以闻名遐迩,离不开桃农的辛苦劳作、良心种植和诚信经营。凭借过硬技术和诚信经营,张宝志多次在“平谷甜桃王擂台赛”中获得大奖。


张宝志和他种植的国桃。 耿大鹏 摄


追求品质 坚持国桃标准


张宝志是峪口镇的种桃能手。2019年9月30日晚,国宴餐桌上带有“70”标识的平谷大桃色泽鲜艳、个头匀称、大放异彩,其中一部分就出自张宝志的桃园。


国桃的标准十分严格——单个大桃重量要达到一斤以上,着色度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含糖量13度以上,成熟度九五成熟。此外,为保证食用安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对于桃农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从接到种植国桃的任务开始,张宝志铆足了劲,从疏果套袋、施肥浇水到病虫害管理,每个生产环节他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样样遵循最高标准。“种植国桃的几个月里,我没睡过一个好觉,有时候半夜醒来,还要戴上头灯在地里转转。看到每一个桃子都长势良好,心里就觉得美滋滋的。”张宝志回忆。


张宝志摘下鲜桃准备发给客户。 杜鹏辉 摄


在管理好自己家国桃的同时,他还兼管着李红军、陶秋来两家国桃生产户的技术指导工作,每天都要“三问三转”。在这个过程中,张宝志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其他果农规范了许多生产行为。


今年,峪口镇积极行动、提前部署,多措并举推动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品质升级。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果品品质,峪口镇更是积极鼓励各村引进黄蟠桃、黄油蟠等苗木新品种,淘汰老杂桃树高接换优,同时注重推广使用优质复合菌灌根提高土壤质量,全镇果品质量普遍提升,日益受消费者青睐而畅销市场。


诚信经营 打开全国市场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种桃30年来,我一直认为不能为了利益损害健康,平谷大桃必须绿色种植,因此我的地里从不打除草剂、从不施化肥,尽管人工除草、使用有机肥料等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但只有确保了大桃的食用安全,让消费者吃着放心,我才安心。”张宝志说,自家种桃树的肥料常年都是发酵大豆、香油渣,每次专业的土壤鉴定机构到他家地里测量土壤的重金属和化学成分,结果都是合格。


除草后,张宝志又拿出了“新武器”——粉碎果园生的杂草。杂草虽然跟果树抢营养,但是将杂草就地粉碎后却可以提升土壤有机含量。长久以来,张宝志一直在自家桃园推行“生草覆草”技术。


除了“生草覆草”,张宝志还有其他“秘密武器”。在他的桃园里,每棵树上都挂着不同的罐子。张宝志笑呵呵地说:“可别小看这些罐子,它们都是生物防虫的好帮手。迷向丝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可以切断害虫繁殖途径,捕虫灯能够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夜间捕捉……”一系列绿色科学的管理,让张宝志的大桃达到了绿色标准。


人工除草。 峪口镇供图


“一会儿物流就要来收桃子,今天订的200箱大桃都要在上午10点前选好装好。我对选桃装桃有几条标准:成熟度不达标不能装,稍有磕碰不能装,有虫病害的不能装。”虽然在摘桃前张宝志已一层一层把关,可在装箱时依然格外小心。“买我桃子的顾客,90%都能成为回头客。”


让张宝志自豪的,不仅是自家桃的畅销,更有诚信经营带来的各项荣誉。2008年,张宝志的大桃分别荣获“迎奥运果品推荐产品”二、三等奖。随后接连荣获“平谷甜桃王擂台赛”一等奖和两个三等奖。2016年至2018年,在河北林业厅举办的“京津冀果王争霸赛”中,张宝志连续三年获得果王奖,还获得了两次金奖。


近两年,30亩桃园连年丰收,使得张宝志的收入提高了不少。当问及今年收入如何时,张宝志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收入不会低于去年。现在,我的客户不仅有多年诚信经营积累下的老客户,还有快手、抖音直播带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客户,每天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只增不减呢!”


提升技能 带领共同致富


除了坚守“诚信经营”外,张宝志在专业生产技术上更是精益求精,通过不断学习,他将各种技术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系列生产技术,如长枝修剪、隔株间伐、倒拉枝、高培垄、多施有机肥、全园套袋等。


桃子好卖了,日子也富裕了,身边的果农朋友纷纷来找张宝志取经,他毫不保留地倾囊相授。张宝志说:“有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却觉得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走不远,大家共同致富才能形成产业规模。”


前些年,区里组织成立果树技术服务队,张宝志带领10多个种桃技术好的果农,十年如一日地为本村及附近村的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2016年,他被区果品办公室聘请为“乡土专家”,负责给全区多个乡镇的果农讲解大桃管理技术。2018年3月,他到西藏尼木县卡如乡进行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2019年,张宝志成立了“北京谷峪兴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面对农村生产力老龄化的情况,他找到了新的目标。2020年,他开始筹划机械性种植,带领年轻有干劲的果农,把土地承包下来,再将自己所得到新的技术知识传授给更多的果农,走出规模产业共同致富的道路。“我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桃农,但是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带动身边的人,将平谷大桃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张宝志说。


编辑 刘佳妮

来源:平谷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
从原料严选到技术突破:六个核桃引领核桃乳行业品质革新
消费
1.6万字!人民日报刊发援藏主题报告文学: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