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疫情下的香港老人:多方济助,卖艺贴补生活
新京报 编辑 陈婉婷
2020-08-06 16:00


△ 疫情下的香港老人:多方济助,卖艺贴补生活。新京报拍者(ipaizhe)出品


“相见难别亦难,怎诉这胸中语万千……”7月4日下午,香港佐敦,在一处百余米长的地下通道内,74岁巫峏微闭双眼,伴着配乐,吹起长笛。悠扬的笛声里透出男女情长,以及对他家乡的思念,身前的帽子里,逐渐积起一些行人的打赏。


△ 7月4日,巫峏在佐敦地下通道里演奏。


在距离该地下通道几百米外的平安大楼里,72岁的画师郑宝航拿着毛笔,为一家餐厅书写菜单。有时他也给店里画一些水彩的宣传海报,“写毛笔字和画画是我年轻时在内地学的,后来女儿到香港上学,我就跟着来了”。


△ 7月4日,郑宝航在银杏馆餐厅油麻地店里写菜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巫峏在内地生活的妻女,不得不暂时取消今年赴香港团聚的安排。郑宝航原本回深圳生活一段时间的计划也被打乱。


△ 7月6日,巨厦林立的香港鲗鱼涌地区,楼间的天空。


△ 7月6日,香港鲗鱼涌地区,物业封闭了部分区域,防止居民违规占用公共资源。



机缘巧合,落户香港


巫峏是香港一乐团的乐手,除了吹长笛,他还常在团里扮演小号手、萨克斯手等角色。


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3周年的一个文艺演出现场,他与乐队成员受邀登上舞台,演奏《歌唱祖国》等曲目。


△ 7月4日,佐敦地下通道,巫峏在吹奏《女人花》。


△ 7月4日,巫峏展示他参加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3周年文艺演出活动照片。


巫峏说,他离不开音乐,因为音乐里有太多的念想。上世纪四十年代,巫峏在深圳出生,后来跟着父母搬到广州。小时候看别人吹笛子,惊讶于一支细细的竹棍,竟能够发出如此美妙的声响,他随即找了一位老师学艺。


女儿刚满2岁时,巫峏想让家里生活条件好一些,便和妹妹一起到香港闯荡,往家里邮寄生活费。没想到,这一闯就是几十年。


△ 7月4日,佐敦地下通道,一对老人经过医保广告摊位。


△ 7月4日,佐敦地下通道,演奏间隙,巫峏说这里生意不好,打算换个地方。


△ 7月4日,巫峏帽子里放着行人给的零钱。


香港回归祖国后,巫峏的女儿在深圳成家生子。但巫峏在香港居住多年,早已获得香港身份,双方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交际圈,就也没能实现长期团聚。但巫峏还是想家的,“这里的年轻人喜欢吃牛排、汉堡,我还是习惯家里的粤菜味道”,“外孙女也喜欢音乐,学的是钢琴”,说起对家人的思念,巫峏眼泛泪花。


△ 7月4日,佐敦地下通道,巫峏收拾乐器,打算换一个地方演奏。


△ 7月4日,巫峏离开佐敦地下通道,寻找其他表演地点。


与巫峏相似,郑宝航也是机缘巧合下来的香港。在这里的十多年间,郑宝航做过保安、健身房接待员、餐厅洗碗工等等,后来因为年龄太大,那些单位不再聘用他。七八年前,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的女儿和外国留学生相爱并结婚。


郑宝航2018年曾随女儿到国外生活过一阵,帮助女儿照看孩子。最终,因为诸多不习惯,他还是选择了回国。


△ 7月4日,上了年纪的郑宝航,眉毛也已泛白。



多方济助养老,卖艺贴补生活


平日,巫峏在乐团排练演出之余,会到街头巷尾演奏长笛等待路人打赏。“政府每月会发放三千多港元的补助,家人也会补贴一些。”


巫峏现在住在此前申请得来的政府公租房里,与市场均价两千多元的房屋租金不同,他只需要支付四百多港元。


△ 7月6日,鲗鱼涌地区的巨厦建筑群和附近的高级楼厦。


△ 7月6日,鲗鱼涌地区,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居民将衣服晾在屋外。


郑宝航原本在香港没有固定住所,后来他得知平安大楼里的一家社会餐厅正面向老年人进行招聘,而且每天会定时给需要帮助的人发放免费盒饭。


△ 7月6日,银杏馆餐厅,郑宝航每天可以从餐厅领取两顿免费的餐食。


郑宝航来到这家餐厅应征,他利用自己的书画技艺,为餐厅书写菜单,画宣传海报。


为了提高郑宝航的收入,餐厅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消息,告诉网民这里有一位书画老师,可以报名学习,从而为郑宝航提供一些通勤补贴。


△ 7月4日,银杏馆餐厅,郑宝航正在教义工写毛笔字。


“这样一个爱的循环让我很感动,想学书法的人能获得学习机会,郑老师又可以发挥自己所长挣到钱。”餐厅负责人说。


△ 7月4日,餐厅老板麦女士跟郑宝航谈心,了解他的生活困境。


△ 7月4日,餐厅主管拿来好心人捐赠的衣物给郑宝航。


餐厅还帮郑宝航找到了一家可以享受政府补助的养老院,距离餐厅大约40公里。养老院给他提供的房间面积不大,放下一张床就没什么富裕地方了,“我这个年纪,能有饭吃有地方住,我就很满意了”。


△ 7月6日,郑宝航坐地铁回住处。老人每日从餐厅回住处大概花一个半小时,中间要换两趟车。


△ 7月6日,九龙塘地铁站,郑宝航在此换乘。郑宝航每天背着两个大包上下班,他说这样既能拿东西,又能锻炼身体。


△ 7月6日,郑宝航回到位于上水的养老院。



疫情之下,视频托思


以前,巫峏只能在跟随乐团到广东交流演出时,可以回家和家人短暂团聚。最近几年,妻子和女儿基本上每年都会到香港探望他。


今年受疫情影响,巫峏一家暂时不能团圆。


“好在现在可以和他们打视频电话聊天。”巫峏减少了自己的外出频次,其住处所在社区工作人员也会不定时地上门派发口罩。


郑宝航今年年初本想回到深圳老家居住一段时间,但同样因为疫情,作为香港居民的他暂时不便回乡。他所在的餐厅每周会为来领取免费餐食的人派发一次防疫物资。


△ 7月6日,郑宝航居住的养老院附近有不少护老中心。


7月6日傍晚,随着餐厅免费派饭结束,郑宝航将自己的墨盒、画笔一并收进包中,准备回养老院。“因为疫情,除了来领免费盒饭的人,晚上基本没有专门来餐厅吃饭的,我们下午五点半就关门下班了。”


作为这家餐厅的义工之一,郑宝航见证了餐厅客流逐渐稀少的变化。“希望疫情可以早点结束,恢复平静。”郑宝航说。


△ 7月6日,鲗鱼涌地区,戴口罩经过的行人。


摄影并文 新京报特派香港报道组

编辑 陈婉婷  校对 卢茜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夜读:今天你可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相关推荐
大转型的光与影之子:追思张灏先生
文化
十年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加专业化
智库
总理记者会,“问答之间”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时事
李克强答记者问(全文)
政事儿
人口开始负增长,韩国会成为第一个消失的国家吗?
国际
疫情之下,宠物与防疫能否“两全”?
时事
直击武汉核酸筛查:老旧小区是重点,多社区10天内完成
时事
热门评论
欢乐马
7天前
同舟共济抗疫情
138****5946
7天前
讨厌的疫情啥时结束。
181****8121
7天前
坚强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