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二十四节气丨大暑养生防暑湿 饮食清淡莫贪凉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岳清秀
2020-07-22 15:22

资料图片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这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北京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徐洁介绍,大暑时节,不仅要防止暑湿乘虚而入,导致免疫力低下,更要当心中暑、热中风、肩颈疼痛,胃肠道疾病等疾病。


饮食清淡 多喝粥水

“夏季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汗液分泌较多,最易损伤阳气。可以多喝粥,补充水分体液。”徐洁介绍,日常可饮用绿豆汤、冬瓜汤、银耳百合粥、萝卜汤、丝瓜汤等。绿豆汤可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冬瓜汤可养胃生津,降胃火;银耳百合汤可滋阴润肺,养颜暖胃。

此外,徐洁提醒,夏天不宜过多吃冷食、凉粉、烧烤、煎炸等,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起居有常 莫要贪凉

盛夏时节,尽量不要裸睡。徐洁表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

“避免大汗淋漓直接进入空调房,以防寒邪随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徐洁指出,尤其是女性,夏季一定注意不要太贪凉,避免身体受寒,保护子宫,避免“宫寒”。

冬病夏治 重在调养

徐洁表示,大暑是全年中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脾胃虚寒、冻疮、风湿痹症等疾病,此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徐洁建议,患有上述慢性病的患者,可选择三伏灸、三伏贴进行调养,有利于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体质。

静心养生 睡眠充足

大暑节气,高温酷暑,易动肝火,人们经常会出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问题,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平复不良情绪;情绪与睡眠密切相关,只有保证睡眠充足,才能避免焦躁。同时,日常生活也要保持不急不缓、心平气和的状态。”徐洁建议。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今日,大暑
新京号
大暑之茶饮:蒙顶黄芽
新京号
节气 | 大暑的热浪里,藏着沉甸甸的福
新京号
今天,入伏!
新京号
小暑到,热浪袭,学会这些养生方式,帮你舒适度夏
消费
新闻多一度丨北京仍将维持多雨状态 这份居家防潮指南请收好
时事
每日一福 | 天气转凉,初秋开端养生要点看过来!
新京号
节韵汇丨立秋还分公母?关于立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时事
热门评论
流口水的兔子_fl
7天前
天热别贪凉,养生很要紧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