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17年前曾收治SARS患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普仁医院又成为东城区首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作为该院急诊急救科医师,党员刘芳在过年期间主动报名,成为医院首批进入隔离病房诊治患者的医生之一。
刘芳在过年期间主动报名,成为北京市普仁医院首批进入隔离病房诊治患者的医生之一。受访者供图
春节期间主动报名进入隔离病房工作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普仁医院收到通知,该院将作为东城区第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病患定点医院。大年初二,该院全部管理层被紧急召回医院,商议筹建隔离病房,并组织医护人员进入病房。
得到消息后,急诊急救科医师刘芳找到主任报名,“我是党员要带头,自己也单身,家里有姐姐照顾父母,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我是急诊大夫,对危重症处理有经验。”刘芳报完名后才把消息告诉父母,母亲很担心她的安全,不停叮嘱她做好防护,每天要和家里联系。
1月30日,刘芳和同批的其他3位医生、9位护士一起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当天医院就收治了东城区的一位确诊患者。
起初患者非常焦虑,不愿相信检测结果,她不停和医生说自己肯定得了普通感冒。当每次都看到同样的检测结果时,她瞬间崩溃了,在病房里大哭,随后转为抽泣。
刘芳穿着防护服坐在患者身边,没有说什么,抱了抱她,轻抚她的背。等对方情绪逐渐平静后,刘芳告诉这名患者,目前她的病情较轻,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仔细观察其身体状况,她要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这名患者的父母当时留在武汉,弟弟和父母住得远,虽然她常和家人用手机视频联系,但一个人在病房中难免有所不适。在接下来的治疗和观察过程中,刘芳每天去病房和这名患者聊天,还给她分享歌曲和书籍。
“疑似或者确诊的患者,都处于焦虑和恐慌的状态,因此除了身体方面的治疗,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刘芳说,她和同事们都会尽量多跟患者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需求,给予帮助。
十几天后患者康复出院,临走时她向医护人员真挚地说了声“谢谢”。刘芳很感动,觉得大家的努力有了结果。
刘芳在隔离病房中,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检查。受访者供图
用休息时间为市民检测核酸
首批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中待了18天,白班夜班来回倒,上四天休息一天。
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一周,刘芳最深的感受就是“热”。厚重的防护服一穿上,刘芳就开始冒汗,为了少去厕所,她尽量少喝水。
不过,比起身体上的不适,心理上的挑战更大。刘芳平时常回家看望父母和姐姐,在隔离病房中与外界隔绝18天,只能通过语音和视频联系家人,“这感觉和面对面交流还是不一样”。
在此期间,刘芳的姐姐和外甥女发烧,她无法前去查看和陪伴,“无力感特别明显”。好在最后确认两人只是普通感冒,刘芳得知消息后长出了一口气。
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刘芳会在业余时间看书和听歌,还绣了一块手绢,如今她把这块手绢放在家中留作纪念。刘芳觉得,这是她人生中一段特别的经历。
2月17日,刘芳等人在与第二批医护人员交接后撤出病房,前往酒店隔离两周。结束隔离后她休整了两天,还没回家就直奔医院急诊科当班。“当时急诊也特别忙,多我一个人手,大家的排班也能轻松一些。”
今年6月,北京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刘芳又主动报名参与抗疫,用休息时间前往天坛体育馆为市民做核酸检测。“外界说医护人员很伟大,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职责,身在这一行,疫情面前,我们义不容辞。”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