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转基因交流可突出风险与效益之比
新京报 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2020-06-12 14:37

新京报讯(记者 王思炀)长期以来,相关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转基因产业化发展。在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课题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做《我国转基因风险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报告时表示,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对于转基因负面舆情,需要通过对比转基因技术的风险与效益、结合新媒体手段传播正面信息等方式,加强大众科学认知。

 

尚无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有害

 

陈君石在报告中指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共有16个重大科技专项, 其中一项就是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重大专项开展到现在,在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果,在防虫、抗病、增产等方面成效显著,有些已取得安全证书。 然而,在这些科研的成果转化以及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方面举步维艰。

 

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乃至谣言始终不停,使得转基因技术发展氛围受到严重影响。陈君石指出,作为国家级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项目每次都会由国务院组织专家做第三方评审。评审过程中,该项目大部分的计划指标基本都是完成或超额完成,但转基因技术产业化一环迟迟不能完成且差距较大。“产业化是要依靠企业的,但企业如果看不到前景,就很难投入。究其根源,这还是与转基因的负面舆论有关。”

 

陈君石表示,受多方因素影响,有人对食品领域存在误解。其中,农业转基因技术方面的负面信息频率很高,强度很大。“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没有定论”等说法流传较广。“但实际上,从科学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到现在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

 

转基因风险交流需要顶层设计

 

面对转基因风险交流现状,陈君石建议,全面宣传农业转基因技术,除针对安全性外,还需要突出转基因技术的收益,即风险和效益之比。“食品安全并不存在零风险。所以,我们要比较一下它的风险大还是效益高。”

 

陈君石院士建议在宣传中,可以把“风险交流”改为“信息交流”,并拓宽交流内容,展现各个国家和地区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及好处。比如,转基因技术在防虫防病等方面可以取得很多经济效益,而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转基因技术对环境也十分有益等。同时,可尝试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科普。“假设大众关心的转基因负面谣言集中在玉米身上,我们就可以把玉米作为突破口,通过重点科普转基因玉米加强大众认知。”

 

在陈君石看来,目前,我国转基因技术风险交流处在零散状态,缺乏一个有顶层设计、动员各方共同参与的风险交流策略方案。“转基因技术风险交流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整体设计。”

 

陈君石认为,目前的转基因风险交流活动传播能力比较薄弱,同时缺乏涵盖各类别媒体的全方位科学传播氛围,正面信息的宣传处于劣势,缺乏一些可持续、有冲击力、科学态度鲜明、有权威性的风险交流活动。未来,转基因行业可以多多寻找有共同特点的合作单位进行风险交流,整合资源,并利用各类媒体加强传播力度,结合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传播正面信息。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思炀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喝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这份科学共识告诉你答案
消费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全文来了
新京号
代糖安全吗?无糖饮料真无糖吗?这些代糖知识请知悉
消费
全球资产配置新视野 2024中国财富管理服务报告
财经
市场监管总局就《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公开征求意见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