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疫情冲击之下,伊朗发起了一场“货币革命”
新京报 编辑 狄宣亚
2020-05-06 11:08
伊朗此番“清零”计划,能否改变因制裁、禁运、经济结构畸形和疫情影响等造成的综合性危机,还需要观察。

▲里亚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5月4日,伊朗议会通过决议,同意伊朗政府及央行将其本币“清零”的计划。

与此同时,伊朗本币“里亚尔”也被改名为“图曼”。

伊朗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更换货币?

无奈之举

中东绝大多数国家自阿拉伯帝国时代以来,都使用“第纳尔”(DINAR)作为本币单位。

1930年,锐意改革的波斯巴列维王朝为凸显本国和周边阿拉伯国家主体民族、教派的不同,改用里亚尔为基本货币单位。

王朝时代的里亚尔是中东出名的“黄金本币”,巴列维国王时代,一个里亚尔可兑换好几个美元。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王朝被推翻,政教二元化的伊斯兰共和国成立,许多王公贵族、企业家、银行家纷纷外流,随后伊朗和伊拉克陷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经济由此陷入崩溃,至1989年两伊战争告一段落,里亚尔兑美元汇率已缩水了一半。

进入21世纪,内贾德上台,强推核计划,并与美欧全面对抗,结果遭至严厉国际制裁,令伊朗通胀加剧,至2013年内贾德卸任,美元对里亚尔的汇率已膨胀至其上任之初的400%。

2015年伊朗核协定(JCPOA)的达成曾令伊朗经济一度趋于回暖,低迷已久的里亚尔也恍惚看到转机。但好景不长,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JCPOA,随即以“让伊朗石油出口归零”为目标,对伊朗实施变本加厉的封锁、禁运。

尽管国际社会对美方此举普遍不以为然,但囿于伊朗经济结构单一,及美国在全球经济、金融等方面的“规则霸权”,伊朗的经济、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本币购买力不断下滑。

截至5月4日,1里亚尔只能兑换0.000024美元,美元比值较2015年美国单边“退群”时又膨胀了600%。

这只是台面上的“官价”,黑市上约定俗成的汇率则更苍白:同日伊朗市场上,1美元可以轻松兑换15.6万里亚尔。

通俗地说,“黑市里亚尔”,也就是真正能买到东西的里亚尔,其购买力只有“官价里亚尔”的1/4略强。

受疫情影响,伊朗经济形势加剧恶化,青年失业率已高达17.9%,本就被石油禁运重创的伊朗经济,又被随疫情而来的油价大崩盘迎头痛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预计,2020年伊朗经济将至少负增长6%,这无疑将进一步削弱伊朗的经济、就业和购买力。

伊朗央行行长赫穆马蒂在伊朗议会解释钞票“清零”动机时无奈表示,在这种形势下,“钞票上过多的零会造成更多不适和不便”。尽管伊朗目前的确很难解决经济、就业和内外投资环境,购买力和收入矛盾,但至少必须表现出有能力、有意愿解决钞票上过多的零。


▲资料网页截图


清掉四个零

其实伊朗政府早在2019年7月31日就批准了钞票“清零”和本币改名计划。当天伊朗政府发言人拉比耶宣布的方案,和今年5月4日议会所宣布的如出一辙:里亚尔改名图曼,并“清掉四个零”。

5月4日议会批准的方案还增设了一种辅币单位“戈赫兰”(GHERAN),相当于人民币或美元中的“分”,1戈赫兰相当于100第纳尔,1图曼相当于100戈赫兰。

伊朗央行表示,将花费2-5年时间完成货币改革,在此期间新旧货币将“并行不悖”。

其实“图曼”并非伊朗央行或政府向隅虚构的“新生事物”。

自2017年甚至更早,伊朗国内市场、民间就自发用“图曼”这个相对较大的货币单位来结算。商家、小贩和普通顾客讨价还价都会用“图曼”,而几乎不会提到越来越不合时宜的“里亚尔”这个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此次伊朗将本币名称改为“图曼”,也是把民间约定俗成已久的“黑单位”转正。

当然,“黑单位”时代的“图曼”,只是“缩一个零”,即1“图曼”等于10第纳尔,此次一下缩掉4个零,手笔着实有点大。有当地经济学家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当局认为通胀和经济危机还将持续,与其一次次“清零”,还不如“一步到位”。


▲资料视频截图


清零多有镜鉴

纵观全球近现代金融史,对本币“清零”的例子不少,但成功达到稳定经济、金融和汇率初衷的还不多。

二战期间由于经济被摧毁,加上滥发过度,德国本币“帝国马克”变成废纸,战后西德当局重新发行新的西德马克,并采取了大幅度“清零”措施,取得不俗成绩。西德马克成为冷战后期全球著名的稳定本币,以至于欧元区成立时,不少德国人对西德马克仍旧恋恋不舍。

阿根廷比索战后四次“清零”,但该国经济、金融至今萎靡不振;巴西的情况也仅比阿根廷略好而已;委内瑞拉1997年“清零”3个,当时该国通胀率为24000%,而如今却已高达815000%。

伊朗此番“清零”计划,能否改变因制裁、禁运、经济结构畸形和疫情影响等造成的综合性危机,仍需要观察:眼下的挑战的确不小,这也需要其奋力突围。

伊朗官方对此也有清晰认知,所以同步推出了诸如鼓励经济结构多元化、推动私有化等综合性改革措施。但显然,要克服这场综合性危机,伊朗还需加倍发力。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狄宣亚    校对:危卓


相关推荐
美国股债汇“三杀”,金融市场动荡会否成为常态?| 新京报专栏
观点
“没有美国”的全球化,会是什么样子 | 新京报专栏
观点
《什么是思想史》:思想与揭示我们所生活世界中的事实有直接关系
文化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北京曲剧《龙须沟》呈现市井人家奋斗史
娱乐
陈希颖:照亮阅读的人,照亮女性的书|年度出版品牌
文化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炮火、大选与未来:我们走过了怎样的2024?
国际
看2025|郑永年:有理由对中国经济乐观,“松规”刻不容缓
科技
看2025|智谱张鹏:希望努力推动人机交互范式实现新转变
科技
暴力与冲突,叙利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文化
热门评论
有态度网友0gp8jr
7天前
伊朗货币以石油为信用,油价下去,货币溃败,人民币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初级工业品加工为信用,制造业荒废后人民币可以想像,我们希望提升制造业档次,以维护人民币,但目前看毫无可能
有态度网友06kjUD
7天前
清零,去美元化成功的标志
清风俠cor
7天前
换马甲了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