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能源车企的2019:七成营收下滑 六成净利润下滑
新京报 记者 任娇 梁缘 陆一夫 任婉晴 编辑 孙勇
2020-04-16 11:24
经历了“雪上加霜”的2019,2020,新能源车企能走出低谷吗?

2019年补贴“退坡”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同比已连降9个月。近日陆续发布的财报数据也印证着,2019年对于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一年,多数企业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危局之下,转机也开始出现。2020年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回暖,3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环比分别增长3.8倍和3倍,且降幅已有所收窄。


此次政策回暖,能否真的助力新能源车企走出低谷呢?



车企承压,6成企业近利润下滑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家包含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车企发布2019年年报。

  

2019年新能源车企面临的压力从财务数据就可见一斑。这12家车企中8家企业出现营收下滑,7家企业净利润下滑。出现利润正向增长的企业,如海马、华晨、江铃汽车等都是体量较小的公司。


  

尤其是新能源投入较多的企业,如吉利汽车、北京汽车和比亚迪,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比亚迪利润近乎减少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比亚迪在2019年失去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地位,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6年之后首次低于特斯拉。


  

对此,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近年,各大车企面对国外竞争对手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安全危机,注重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质量,业务投资成本走高,加之车企本身资金流转周期较长,且前期收益回报少,这使得在中央财政补贴“退坡”的背景下,新能源技术研发成本高成为导致车企利润受损的重要原因。


  

新造车仍未走出“多卖多赔”怪圈

  

另一边,顶着互联网光环诞生的新造车公司们也不好过。蔚来、小鹏、恒大等新势力车企几乎入不敷出,均处于亏损状态。上月,恒大健康宣布,成立两年的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合计亏损约49.26亿元。

  

而近日发布的蔚来年报显示,蔚来汽车2019年总营收为78.25亿元,同比增长58.0%。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为28.48元,环比增长55.1%,同比下降17.1%。

  

虽然营收规模上升,亏岁收窄,但从债务与资金数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蔚来总负债甚至已超过总资产,账上现金也仅剩流动负债的十分之一。


  

从销量数据来看,虽然三大新造车公司2019年销售突破万辆,但相比传统车企存在差距,并且仍被困于“多卖多赔”的怪圈。比如在“新势力”中销量第一的蔚来,目前也无法压缩汽车生产成本,毛利率为负,全年运营亏损进一步扩大。


  

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同比连降9个月

  

此前新京报记者就曾统计过,2018年各家车企所批补贴金额总计137.78亿元,接受补贴的公司共计55家。而比亚迪、奇瑞、上汽、江淮、北汽等5家车企共获补贴79.55亿元,占比57.74%,其中3家获补金额超过净利润。可见财政补贴对于新能源车企的重要性。


  

因此,受2018年起中国车市连续两年进入“负增长”以及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冲击。自2019年下半年补贴大退坡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同比已连降9个月。



  

此外,新能源汽车质量也存在隐患,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跟随实际状况逐步调整,一方面为了压缩“骗补”空间,一方面从最初注重节油能力,到关注续航里程,再到重视以续航里程为主的细分技术要求,促使企业能够真正围绕市场开发产品,按照行业规律经营企业。


  

政策回暖,帮助新能源车企度寒冬

  

放眼全球市场,各国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正在加速。此外,4月10日,特斯拉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宣布补贴后售价为33.91万元,这一价格对于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正因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不仅要面对自身的生产、盈利困境,更需要正视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欧洲将迎来全球最严碳排放标准。

  

从数据来看,2020 年1月欧洲市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7%的情况下逆势增长121%,可见其未来增长潜力,也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开拓海外市场带来新机遇。


  

2月开始,中国多地开始出台保障汽车消费举措,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促进汽车消费,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

  

4月14日,工信部发布3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汽协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逐渐恢复,3月整体产销量高于此前预期。新能源汽车也正逐步回暖,3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环比分别增长3.8倍和3倍,且降幅已有所收窄。

  

政策助力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带来喘息和调整的机会。不过困局之下,车企如何求生,能否真正围绕市场开发产品,不过于依赖补贴输血,靠自身技术,或许才是真正的立足之道。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任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任婉晴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一季度房企成绩单:部分龙头房企“回血”,50余家归母净利亏损
房产
年报盘点|去年50强房企归母净利:30家下滑,前十房企或洗牌
房产
车企一季度冰火两重天:已有7家净利下滑,比亚迪“断油”中跑赢
汽车
谁是赚钱“双料王”?谁增收不增利?256家汽车概念股业绩大考
汽车
红星美羚IPO失败,羊奶粉混战增大业绩压力
消费
上游原材料暴涨拖累一季度小考,宁德时代如何破浪前行?
汽车
原材料价格暴涨、动力电池厂商增收不增利,拿什么拯救?
汽车
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销量下滑约10%,现代汽车承压?
汽车
从莆田鞋到“莆田鞋”:阵痛后的鞋都品牌突围之路
财经
宁德时代净赚159亿背后:特斯拉首次成最大客户,储能收入暴增
汽车
热门评论
毛妞囡囡
7天前
中国人的骄傲
人走了你来
7天前
新能源是趋势
倚菊焱升
7天前
支持新能源车,大有市场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