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杨柳飞花 京城飘絮的前世今生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2020-04-12 20:36
在当时,尽快绿化挡住风沙是第一要务,而且飞絮本来是自然的生态现象,对飞絮的重视程度都没有现在这么高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王颖)“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又到京城四月杨柳絮飘飞的时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杨柳飞絮预报”显示,从4月4日起,北京市区杨柳絮开始飘飞,4月10日左右,进入第一次飞絮高发期。而这样的高发期,到5月中旬,还有两次。

 

近年来,北京逐年加大治理力度,杨柳飞絮有所减少,但仍有不少市民为飞絮困扰,为此,记者就飞絮形成原因及治理方案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


又到京城四月杨柳絮飘飞的时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释疑:杨柳絮究竟是何物

 

杨柳树飞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张志翔解释称,“杨柳树飞絮是杨柳树传播种子的自然现象,只有雌株会飞絮,雄株不会。杨柳树种子的基底上,会形成一团棉质的毛,待到春夏之交,种子成熟后,毛就会带着种子随风而飞,把种子传播到别处。和蒲公英很像,不同在于,蒲公英的种子在毛的下端挂着,杨柳树的种子则被毛托在上面,位置是相反的。只是蒲公英种子在空中飘飞时往往是个体,容易观察,但杨柳絮往往是一团在一起,不太容易观察而已”。

 

杨絮和柳絮有何区别?张志翔表示,“两者在形态、功能上是一样的,只是树种不同,杨树是杨柳科杨属的植物,柳树是杨柳科柳属植物”。

 

除了杨柳树,在自然界中,其实还有许多可以飞絮的树木,张志翔介绍,“比如有一种多种在盐碱地的柽柳,也会飞絮,只是在夏天飞,南方也有不少飞絮的树木如木棉、法国梧桐等”。

 

杨柳飞絮是如何成形的?此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时间累积温度达到480℃,同时日平均气温达到14℃,这两个条件均达到时,杨柳树果实即可进入成熟期,果实裂开,杨柳絮飘飞”。预报显示,中心城区4月4日至4月9日,逐渐进入飞絮期。

 

数据:五环内28.4万株雌株

 

杨柳飞絮困扰市民,那么,北京到底有多少会产生飞絮的杨柳树雌株呢?

 

此前有传言表示,北京市建成区共有200多万株雌株杨柳树,但这一数据并未得到确认。记者采访中,一位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到2018年,园林绿化部门对北京市五环内的杨柳树雌株做过一次初步普查,共有28.4万株杨柳树雌株。现在我们仍在进行更精准的调查,目前已经开发了相关移动数据采集软件,将这些会产生飞絮的雌株精确地标注在地图上,治理起来更加方便”。

 

一般四月上旬便开始了北京的飞絮期。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北京的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大约40天-50天左右。但并非整个飞絮期都飞絮漫天。该负责人介绍,“北京南北气温差异较大,飞絮是从南到北次第发生的,其间有三次高发期。最先飞的是毛白杨,主要集中在六环内,高发期比较短,大约5-7天,其次是柳树、青杨和欧美杨,主要集中在城区和平原地区,时间相对较长,大约10-15天,最后一次主要是在山区,以欧美杨为主,时间大约7-10天。”。

 

每次高发期中,也并非全城任何地点都会飘飞一星期,该负责人表示,“每棵树飞絮的时间大约是3-5天,也就是说,每一个高发期,在一个具体的地点上,飞絮集中飘飞的时间为3-5天”。

 

种植:为何要选择杨柳树

 

杨柳树都是华北地区乡土树种,在北方更大的地区中,种植杨柳树的历史也同样漫长,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民谚中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都可以说明,杨柳树在中国久远的栽培种植历史。

 

近代以来,北京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处在树木稀少、绿化面积极低的情况下。树木稀少,难以抵挡风沙,因此饱受风沙侵袭之苦,今天我们仍能从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字中,看到老北京风沙四起的景象。

 

“当时人们确实不用防飞絮,但要防风沙,出门不戴口罩,带纱巾”,北京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城市绿化的发展,北京也展开了相应的绿化活动。但是选什么树种呢?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在绿化中可选的树种很多,光列入乡土树种目录中的,就有200多种,但当时没有这么多选择,只有杨、柳、榆、槐、椿,以及山区的松、柏等有限的品种。在这些品种中,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相比起来,杨树和柳树耐寒、耐旱、耐盐碱、而且成长快、树木高大、成荫迅速、树苗便宜等特点,使它们成为首选。当时的目的是先绿起来,这两种树绿化效果好,且皮实、便宜,自然而然就成了首选。”

 

张志翔说,“当初种植杨柳树,主要有三种用途,绿化、防护、用材。当时二环外就算郊区,很多农田防护林、道路上行道树、大片的绿化林,都是杨柳树。”

 

延续:挡住沙漠化的风险

 

在今天,成府路等地仍能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杨柳树的痕迹。但更多的杨柳树,因为城市发展、道路扩张以及树木本身的老化而逐渐消失。

 

现在飞絮的杨柳树,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种植的。这也是第二次大规模种植杨柳树。

 

尽管之前已经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种树,但一来种植规模仍旧有限,二来北京树木成长需要一定时间。对于北京来说,风沙的侵袭迫在眉睫。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北京是“世界沙漠化边缘城市”。绿化仍是应对环境威胁的首要工作。

 

为什么仍选杨柳?张志翔说,“其实到今天为止,在本土树种中,仍然缺乏能够像杨柳树、尤其是杨树这样快速成林的树种。杨树长得快,两三年就能起到防护作用,五六年就能成林,而且杨树外形好看,树形高大,可以长到30米以上,这是别的树木比不过的”。

 

数十年中,北京森林覆盖率快速提高,数据显示,1949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仅为1.3%,在城区,仅有公共绿地766.67公顷。到1981年,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2.83%,到2019年,森林覆盖率则提升到4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46%。这其中,杨柳树功不可没。

 

那么,当初是否注意到雌株飞絮的问题,不论是园林绿化局的相关负责人,还是张志翔,都认为按照当时的条件,可能没有太多条件考虑飞絮的问题,“在当时,尽快绿化,挡住风沙是第一要务,而且飞絮本来是自然的生态现象,不论是专家、园林绿化工作者,还是市民,对飞絮的重视程度都没有现在这么高”,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飞絮本来是自然的生态现象。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值得注意的是,为何当初会种下那么多雌株?对此,张志翔表示,“当初培育树苗,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在长势好的树木上引种,繁殖出大片的苗木,再加上当时检测雌雄的技术很复杂,这就导致种植时出现了大片雌株或大片雄株。如果是大片雌株的地方,飞絮自然会比较多”。

 

治理:从药物抑制到冲水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飞絮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治理飞絮问题,其间尝试实施了多种治理办法。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治理中使用过的办法主要有冲水、修剪、药物抑制、换头、更新等,其中有一些方法被证明实用性不好,已经逐渐不用”。

 

在杨柳种子成熟前进行修剪是常见的办法,修剪后枝叶减少,飞絮自然也会减少,但修剪不能过度,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飞絮的数量。

 

“药物抑制”的方法,此前被广为传播,这一方法也被人们称之为树木“避孕”,但这一方法效果并不好,且目前已经基本不用。张志翔表示,“不论是喷施药物,还是给树木注射药物,其效果都是暂时的。比如注射,每棵树每次注射的成本要几十块钱,每年都要注射一次,而且注射药剂对树的生长也有影响,作为应急方式,很难扩大规模,也不适合作为主要的治理方式”。

 

“换头”即去掉雌株的树枝,嫁接上雄株的树枝,比如柳荫公园中的大部分柳树,都经过了这样的处理。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方式同样工程量极大,成本高昂且耗时漫长。

 

当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冲水减少飞絮,张志翔表示,“飞絮是棉质,具有亲水性,一沾水就不飞了。春天本来就要给树浇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飞絮,虽然也是治标的办法,但目前来说,效果还可以。”

 

另一种则是通过更新换代,将老化死去的雌株自然更换为不飞絮的雄株,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过程也是渐进的,而且不宜全部换成雄株,那样也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观点:杨柳絮是否需治理

 

实际上,在杨柳飞絮治理的过程中,一直都有观点认为,飞絮无需治理,至少无需灭绝。对此,张志翔表示,“杨柳飞絮是自然的生态现象,如果完全消灭产生飞絮的雌株,只留下雄株,对生态显然是有影响的。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规则,雌雄比例恰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旦失当,飞絮是没了,但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对人来说,只有雄株,同样会产生影响,张志翔表示,“首先要面对的,可能就是花粉过敏。杨柳树都是风媒花,通过风来授粉,一朵5毫米大的花里,就有40-50个花药,裂开之后这些花粉随风传播,会增加花粉过敏原。”

 

飞絮如果落到硬化路上,就会聚集在一起。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飞絮同样可能引发过敏,但飞絮引发的过敏是间接的,张志翔介绍,“飞絮是棉质的,本身不会引发过敏,但它落地之后,沾染上灰尘等其他物质,如果落到硬化路上,就会聚集在一起,再次起风时二次飞扬,这时候它沾染的其他物质可能引发过敏。所以飞絮引发的问题,更多是因为二次飞絮而产生的,而不是飞絮本身产生的”。

 

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飞絮治理,目的是控制飞絮,不要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不是灭绝飞絮,“就好像治虫一样,一般都是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内,而不是灭绝虫子,虫子灭绝了,鸟也就没了,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治理飞絮也是如此,有絮不成灾即可。所以有人说飞絮年年治年年有,因为树就在那里,我们的目的也是控制,而不是消灭”。

 

生态:多样化可扭转局面

 

关于飞絮的治理中,是否可以将产生飞絮的杨柳树置换成其他树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相关的工作一直在做,当前北京市内的绿化树种已经非常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杨柳树都要置换掉”。

 

“不种杨柳,种什么?”该负责人解释称,“在公众的讨论中,确实有一些认可度较高的树种,比如槐树、银杏、法国梧桐等。这些树种现在也已经有了很多,但要完全替换杨柳,则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

 

该负责人表示,“所有的树都各有优劣,只是一旦大规模种植,优势和劣势也会随之放大。杨柳树有飞絮的问题,其他树种也有各自的问题。比如法国梧桐,它也飞毛,而且更细小,更难防备和治理。再如国槐,槐树上垂下来的尺蠖让人烦不胜烦,槐花落地后,会染色,它的树胶也很麻烦。还有银杏,银杏生长慢,成林也慢,而且绿化时间短,就比如现在这个季节,杨柳逐渐成荫了,它刚刚发芽,到了秋天,一阵风,树叶全落了,但杨柳树到下雪的时候,还没完全枯黄。而且,这些树木,都没有杨柳树高大,尤其是杨树。如果改种其他树,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可能会下降5-10米”。

 

没有完全可以替代杨柳树的树种,意味着杨柳树仍旧要种。那么,是否有治本的办法呢?张志翔认为,“通过生态治理的方法,继续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可能是未来主要的方向。比如不再种植大片的杨柳,而是和其他树种夹杂种植,再如增加地面上的草皮、鲜花等,这样飞絮落下后就钻到草丛里、花丛里,不会产生二次飞絮”。

 

园林绿化局负责人也表示,“我们的绿化历史,可以看做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绿起来,主要实现防风、固碳、释氧等功能。第二阶段是美起来,在绿化的同时注重观赏效果,比如增加开花的树种、增加景观树种等。现在北京已经基本上完成这个目标了,我们在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开花的树。比如现在正是海棠的花期,而北京到处都能看到海棠花。第三个阶段是活起来,就是重视生态多样性,营造一个丰富、完整、有活力的生态环境。比如我们的森林进市区,以前没有在市区中大规模种植森林的做法,但现在已经有很多森林在城里生根了”。

 

防护:飞絮不会传播新冠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人们多了一份传播新冠肺炎的担心,不过,此前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已就该问题公开释疑,表示“根据现有研究,没有证据证明杨柳絮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


同时,钟南山等知名专家,也都进行过相关解释,钟南山在公开采访中曾表示,“除非严重疫区,柳絮被病人的咳嗽、飞沫所污染。不是严重疫区的,我不认为柳絮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杨柳絮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事实上,疫情防控的形势下,为了防止部分市民对飞絮产生更严重的焦虑,园林绿化部门今年已经加强了对飞絮的治理,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冲水的力度和频率,今年比往年要高,地面的清理力度也更大,更频繁。”

 

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仍为传统的防火、防过敏等,张志翔表示,“飞絮本身不会燃烧,但遇到明火,很容易被点燃。此前消防部门做过相关的实验,一大片飞絮,短时间里就能烧完,如果靠近易燃物,就可能引发火灾。因此在这方面,园林部门要加大清理的力度,社区中,也要及时处理。其实不难,洒点儿水,就极大地降低隐患。”

 

如果担心飞絮引发过敏,或进入家中影响室内环境卫生等,张志翔建议,在家中及时清理,比如少量洒水、湿拖把拖地等,外出时佩戴口罩。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也建议,飞絮高发期,户外活动尽可能选择早上或傍晚,避开中午气温最高飞絮最多的时间段。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城区杨柳飞絮基本结束,山区局地飞絮高发期将至
北京
标本兼治 让北京不再有飞絮
综合
第十二届文博会今日开幕 “一带一路”国家组团展现民族文化
北京
看北京四季有绿 三季无处不飞花
乡村
拒绝飞絮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已禁止使用雌性杨柳
乡村
都说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可春梦里的游戏真不愿醒
文化
行船暂至太白下,调水功成再北飞
健康
今年20万株杨柳雌株“打针”治飞絮
综合
京城飞絮怎么治?今年28万株杨柳雌株“被精准盯梢”
北京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时事
热门评论
135*****562
7天前
杨树的毛毛多,应该换别的树了!过敏的人受不了!
LL10724278
7天前
“ 1949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仅为1.3%,在城区,仅有公共绿地766.67公顷。到1981年,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2.83%,到2019年,森林覆盖率则提升到4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46%。” 这个数字恐怕以偏概全。 1949年的北京只是二环以内的城区,当然森林覆盖率低。现在的北京直辖市包括远郊荒无人烟的荒山野岭,我不相信如果1949年包括它们,北京森林覆盖率只有1.3%
平凡人的坚持
7天前
不是前期没有规划好,是这种树特别便宜,国家拨款,地方政府采购最便宜的树来种,差价进个人腰包!而且,这种树长的特别快,三五年成林,后期处理柳絮也要花钱,这门道官场太适合了!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