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管被指性侵养女案”,烟台警方当尽快回应关切
新京报 编辑 孟然
2020-04-10 11:24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相关侦查、证据采纳或许并不容易,但鉴于目前公众的关切,相关警方宜适当公开进展,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近日,“上市公司高管被指性侵养女四年”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事人李星星(化名)自称从2016年起被“养父”鲍某明长期控制在烟台某公寓里,遭多次性侵,首次被性侵时刚刚年满14岁。而鲍某明对长期性侵的指责矢口否认,回应称,自己对养女李星星百般疼爱,要星星不给月亮,没想到她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双方的各执一词,也让所有旁观者云里雾里,唯有寄希望于警方拨开案件迷雾。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意见》指出,公安机关接到未成年人被性侵害的报案、控告、举报,应当及时受理,迅速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即立案侦查。


2019年4月9日,李星星在一次性侵并被殴打后,曾选择向烟台芝罘区警方报警,据媒体报道当地检察院也提前介入。应该说这种及时介入,对督促侦查机关依法规范行使侦查权,有效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是非常必要的。


但当月26日,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以受害人被强奸没有犯罪事实为由撤销案件。如今看来,这次的“撤案”十分关键,当地机关在这一过程中侦查到了哪些情况、相关物证又是否属实,如何支撑起“没有犯罪事实”的结论——对此,在保护涉事人员隐私的前提下,不妨给予公众更多解释,因为单看一些媒体的报道,这次的“撤案”未免有些反常。


2019年10月,案件在检察院的监督下,被二次立案。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给出的理由是“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二次立案已经过去了6个月,烟台警方是否“立即立案侦查”不得而知,李星星及其律师却一直联系不上办案民警丁某某。有网友质疑:这是撤案速度以闪电计,侦查速度以蜗牛计。无奈之下,李星星只能选择在现居地南京报案。


有学者在对359件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研究后发现,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熟人作案多、犯罪手段隐秘、再犯风险高等特点。其中,犯罪手段隐蔽加上熟人作案,往往使得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很长时间,比如张春生强奸案中,被告人张春生在长达 10 年的时间里先后多次性侵继女高某而未被发现。同时,这类犯罪人员往往还具有明显的恋童癖、儿童性骚扰、儿童性虐待等倾向,具有成瘾性特征,这也是其再次实施性侵犯罪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如果已经对照上述研究,从李星星向警方和媒体披露的材料,尤其是有血迹的卫生巾、有精液的卫生纸、电视上未成年人题材的色情片、鲍某明摆弄成人性用品粘胶带的照片、鲍某明访问“送养”“送养女宝宝”用户空间的照片来看,公众很容易给鲍某明贴上强奸犯或者恋童癖的标签。


这意味着,无论案件结果如何,都牵涉重大。一方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则是公司高管的名誉。如果李星星的指控属实,这是应当依法从严惩治的犯罪行为。如果不属实,也应该还鲍某明一个清白的交代。


倘若的确有侦查上的困难,或是案情复杂难以短期内有结果,当地警方也宜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及时沟通案件进展。说到底,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也要求执法机关,不只是暗地里侦查或是“按程序办”,更应该通过说理的方式,向公众,或起码向当事人具体地说明缘由。只有这样才能兼顾结果上的公平正义和当事人的“内心信服”。


目前,拦路强奸案已经少见,越来越多的是“熟人强奸”,且多数系“一对一证据”案件,某些案件中的双方甚至存在某种复杂的关系。这要求侦查机关摆脱单纯的指控和供述,按照刑法教科书或者严苛谨慎的刑事证明标准去采集证据。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某些犯罪嫌疑人还具有专业的法学背景。


昨天深夜,@芝罘警官在线 发布案情通报,并指出“目前侦查工作仍在进行中。我局将严格依法办案,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所有人都期待真相的水落石出,希望这次真相不用等太久。


□莫一尘(学者)


编辑  孟然  校对  何燕

相关专题

关注|公司高管被指“性侵养女” 警方立案调查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十大反间谍案公布;悉尼持刀行凶事件致中国公民1死1伤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中方对此次中美会晤有何期待?外交部回应
时事
新闻8点见丨阿拉善煤矿坍塌事故、安阳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交通运输部发文部署五一假期安全出行工作
时事
新闻8点见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重庆姐弟坠亡案二审择期宣判
时事
盛大游戏私有化大幕之下:各方斗法遗留“商誉案”
财经
性侵未成年人近七成为熟人,专家呼吁激活司法意见惩治
时事
“高管涉嫌性侵养女”女孩代理律师:她状态很差
时事
“美国国籍还当中国律师”,鲍某明的招牌还有多少猫腻?
观点
别让网络收养变成性侵儿童犯罪温床
观点
热门评论
用户627857455185
7天前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介入。不仅是案件真相,也包括是职业监察。
用户210873542740
7天前
魔鬼在人间,希望还小女孩和社会一个公义。
lshgpf
7天前
孩子的妈妈真被猪油蒙了心吗,把14岁的孩子交给一个网上认识的40岁未婚男子是怎么想的,真不该这么轻率行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