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林琳的工作,总是跟“报喜”相连。哇的一声啼哭,牵动起病房内外的等待和希冀,作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产科护士长,她承接着新生儿家庭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也接受着真挚的喜悦和感激。
但新冠肺炎疫情给她压上另一副重担。
△ 2月26日,患有新冠肺炎的产妇通过剖腹产顺利产下了一名未受感染的新生儿。
疫情开始后,林琳要照顾的是感染新冠病毒产妇和新生婴儿,左手是新生的生命,右手是传染病带来的恐惧。出生证和死亡证一起锁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她在跟病毒拔河,这一次,职责不仅是“生产顺利”,更是另一层的“大小平安”。
△ 2月17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产科护士长林琳在隔离病区布置工作。
△ 2月17日,林琳打电话联系清洁区的护理人员准备药品。
1月30日,送走最后一名剖宫产的住院病人,做好卫生和消毒后,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产科全面改造,定点接收感染新冠病毒产妇和普通新冠重症病人。婴儿沐浴间改造成了病房,产检室改成了临时的产房,所有医护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做好新冠病毒患者的救治。
△ 2月17日,林琳推车为孕妇病人送去一次性内裤和卫生棉。
△ 2月17日,林琳正在隔离病房内查看病人所需物品的清单。
△ 2月17日,林琳正在为病人换药。
△ 2月20日,戴上三层手套后,简单的日常护理过程也变得不太方便。
林琳没想到,1月30日早上刚通知产科改造,晚上就要收治病人,“晚上六点开始收治,外面已经有患者等床”。林琳按照医院安排,第一天晚上就收治了10名患者。
△ 2月20日,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内为患有新冠肺炎的孕妇进行胎心检查。
△ 2月26日,患有新冠肺炎的孕妇准备进入手术室进行剖腹产。
剖腹产也比平时难度增加了许多。孕妇在林琳的陪伴下,由隔离病区进入隔离手术室,在疫情时期,医生必须在原有的隔离服基础上再套一层无菌的隔离服,这使得原本就密不透风的防护又多了层屏障。
△ 2月20日,进入手术室前,医护人员需要更换隔离衣。
陪伴产妇进入手术室后,林琳帮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将孕妇移到手术床上,由于产妇要使用腰部麻醉,当麻醉针刺进身体时,林琳双手紧紧扶着产妇并安慰产妇。医护人员听完胎儿胎心后,手术开始。林琳便开始准备婴儿出生后所穿的衣物。
△ 2月20日,医护人员送患有新冠肺炎的孕妇进入手术室。
△ 2月20日,手术室内,林琳准备婴儿出生后检测需要的咽拭子器皿。
△ 2月26日,医护人员听完胎心后,开始手术。
△ 2月26日,由于产妇要在腰部进行麻醉,麻醉针管刺进身体时,林琳用双手紧紧扶住产妇并安慰她。
无影灯下,医生手速一如往常,经过 40 分钟的手术,随着一声洪亮的啼哭声,医生将婴儿递给林琳,林琳接过孩子,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新生儿复苏台上进行擦拭和进行咽拭子提取。
之后,为了避免感染,婴儿穿好衣服后,医院取消了常规的母婴身体接触环节,林琳抱着孩子,隔着一段距离,给躺在手术台上的母亲看一眼。确定孩子尚未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林琳将孩子交给在隔离病区外等候的家属。
△ 2月26日,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为新冠肺炎产妇进行剖腹产手术。
△ 2月20日,小宝宝出生后,林琳将宝宝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新生儿复苏台上进行擦拭,并进行咽拭子提取。
△ 2月20日,新生儿在进行咽拭子提取。
△ 2月20日,医护人员为新生儿称重。
△ 2月26日,医护人员准备帮新生儿印脚印。
△ 2月26日,为了避免感染新冠肺炎,医院取消了常规的母婴身体接触环节,穿好衣服的新生儿由医护人员抱着,与手术台上的母亲隔段距离见了一面。
在收治的患者中,一名孕妇经检测也为弱阳性,胎儿的父亲和奶奶均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家人都笼罩在新冠肺炎病毒的阴影之下。孩子出生之前,母亲就担心病毒是否会传染给孩子,林琳只能安慰她会尽可能保障孩子健康。
孩子出生时,林琳一直陪在产妇身边。极度的产痛之下,患者甚至无法佩戴好口罩,死死地攥着林琳的手。林琳晚上躺在床上才意识到当时的风险,“当时全部精力都在产妇和孩子身上,就像平时的工作状态一样,把她只当成了一名产妇。”
孩子顺利出生,经检测,孩子并未感染。
△ 2月20日,检测确认未感染新冠肺炎的新生儿由医护人员转交给在隔离病区外等候的父亲。
△ 2月20日,新生儿父亲拿出手机拍下孩子的照片。
△ 2月20日,新生儿父亲坐救护车把孩子带回家照顾。
2月12日上午,林琳收到孩子母亲的信息:“感谢您和所有的医护人员,你们的辛苦付出换来我们母子平安,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有你在前,以后我们也会多做好事,希望把福报传递给更多人!”
摄影、文字 新京报记者陶冉
版面责编 董玫 版面图编 王子诚
本文编辑 陈婉婷 责校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