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在北京,坚守岗位的“战疫”人
新京报 记者 李木易 郑新洽 李凯祥 编辑 陈婉婷
2020-02-17 08:52

与多数人“待在家中就是为抗疫做贡献”不同,有一部分人走出家门,在自己的岗位上加班加点,为抗疫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没去武汉,但在北京承担着与武汉一线人员同样的重担。


北京站防疫党员突击队队员王杨


报名成为北京站防疫党员突击队队员前,“粗汉子”王杨和不少人一样,连口罩都不懂如何正确佩戴。如今,他正穿戴着防护装备站在北京抗疫的一线,接待着每一位抵达北京站的高温旅客。


△ 2月11日,值班中的北京站防疫党员突击队队员们。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 2月11日,王杨定期对北京站出站口旁临时安置发烧旅客的观察室消毒。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2月9日,一名39℃高烧的旅客让同事们束手无策。王杨检查自己的防护装备后,上前将这名旅客带到出站口的隔离观察室,独自为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直至将其送上120救护车。


△ 2月11日,王杨定期消毒观察室中的温度计。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医务人员李颖


作为对抗疫情的重点科室,从年前流感至今,北大人民医院感染科一直处于忙碌之中。


△ 2月7日,北大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观察室内,李颖正在采集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咽拭子检测样本。摄影/新京报记者李凯祥


2月7日,送走北大人民医院第三批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李颖一路小跑回到科室,穿戴整齐,就与同事进隔离区为隔离中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


△ 2月7日,北大人民医院,李颖正在为从其他科室抽调来支援感染科的医生、护士们进行培训。摄影/新京报记者李凯祥


作为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感控“老兵”,这阵子她不但要做好本科室各类工作,还要“手把手”指导本院医务等各类人员防护操作。


△ 2月7日中午,北大人民医院感染科,李颖(红衣)与同事整理从运营处领回的物资。摄影/新京报记者李凯祥


加班加点是常态。忙归忙,李颖却是个细心人,事事都操心。来科里助阵的年轻护士不好好吃饭,她也管,“为了美不吃饭,现在是拼抵抗力的时候,你不吃饭,哪里来的抵抗力?拿什么抗击疫情?”在李颖的苦苦劝说下,“后来她开始吃菜,我又让她吃橘子,补充维C。”


驾驶员康保连、王建生、苏利华


参加过2003年非典抗击工作的还有58岁的北京急救中心救护车驾驶员康保连。非典那年,康保连在单位值守了两个月没回家,今年2月4日,他再次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承担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员的转运。


△ 2月12日,北京急救中心救护车驾驶员康保连接到任务后迅速出动。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同为驾驶员,“的哥”、公交司机们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 2月7日,垡头南杨庄路,“的哥”王建生戴上防护口罩、白手套,准备给车消毒。 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 2月5日晚,昌平北七家北亚花园公交场站,驾驶员苏利华按照防疫规定打开车窗通风。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运返程,北京南站没有往年人流不断的场面,尽管乘客出租车用车需求下降,但运力还是要保证,特别是23点过后,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停运,出租车就成了乘客的重要交通选择。


△ 2月7日晚,垡头南杨庄路,“的哥”王建生小心翼翼地捏起两粒消毒药片放入小喷壶中配消毒水。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的哥”王建生已连续5天参与南站“保点运营”,等人间隙,他从车里取出喷壶和消毒药片,小心翼翼地捏起两粒消毒药片放入小喷壶中,轻摇后拧紧壶口的喷嘴,对车子内外进行无死角消毒,这一消毒程序在他送完每一名乘客后都会进行。


△ 2月5日晚,昌平北七家北亚花园公交场站,车队兼职消毒人员在填写职工体温检测表。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公交驾驶员苏利华出车前会背上一个小包放在胸前,小包里是他从家里自带的口罩,一旦遇到没有佩戴口罩的乘客,苏师傅就会免费送上口罩并叮嘱乘客安全防护要求。


社工王超、张菲凡夫妇


西城区天桥街道,王超和张菲凡夫妇俩从年三十开始就一直驻守在社区防控一线,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 2月7日,天桥北里小区,同为西城区天桥街道的社区工作者王超和张菲凡夫妇在社区防控一线。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 2月7日,天桥北里小区,王超和张菲凡夫妇入户排查。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 2月7日,天桥北里小区,张菲凡在为居民发放出入证。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高强度的入户走访工作使王超膝盖旧疾复发,行走困难,他服用大量消炎药后,等膝盖伤痛稍微好转,又继续投入到防控工作之中。看着丈夫肿胀的膝盖,张菲凡说不出的心疼。“我每天只能抽出一点休息时间,给他做些康复按摩,希望能帮他快些好起来。”



物业管理员卢链


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葱店社区驹章胡同,37岁的街道平房区物业管理员卢链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背上近40斤重的消毒液开始对社区所有的公共场所进行当天的第二次消毒。


△ 2月10日,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卢链(蓝衣)在和同事配制消毒液。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 2月10日下午两点,东城区驹章胡同,卢链与同事背着近40斤重的消毒液对社区公共场所消毒。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不久前,驹章胡同甲24号院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卢链所在的防疫应急队消杀组增加了整体区域和公共场所关键部位的专业消杀工作。“我们辛苦点没什么,只要附近居住的近三万名居民安心就行!”卢链说。


△ 2月10日下午,卢链对发生疫情的甲24号院落反复消毒,确保消杀无死角。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在消毒水的味道中,居民在甲24号院里插上塑胶花、绿叶片,“期盼”着春天早日到来。



摄影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郑新洽 李凯祥

版面责编 王中新 版面图编 王子诚

本文编辑 陈婉婷 责校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实时更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纪录

相关推荐
尹力、殷勇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调研,要求进一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
北京
尹力、殷勇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调研,要求进一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
新京号
60396人,苏超比赛上座率直逼中超纪录
体育
守护生命的“红色尖兵”——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急诊党支部书记刘东伟
新京号
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七批馆藏档案 抗战专题档案约4万件
第一看点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温网第100胜,德约科维奇用时20年迎来又一里程碑
体育
【北京榜样·最美义工】社区青年汇社工:徐秀婷
新京号
【北京榜样·最美义工】张家口慈善义工联合会副主席:张飞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中缅泰将全面清剿电诈园区;美国得州洪水已致80人死亡
时事
热门评论
娜娜娜酱
7天前
尊敬劳动人民 辛苦了
陈珊珊
7天前
👍
吕饼饼
7天前
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