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酱猪蹄儿纯碱手工大馒头 不少城里吃货也爱这个村的年货
新京报 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2020-01-09 17:42
小时候都吃这种纯碱面馒头,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了,听到大伙儿说好吃,累也高兴

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酱肘子、酱肥肠、酱猪蹄、肉条儿、菜团子、纯碱面手工大馒头、炸豆腐……1月9日上午,通州区西集镇王上村的村民仵会冬手机不停地响,她和同村、邻村的“金牌厨娘”们又迎来了一年最忙的时候。马上过年了,来自邻村、邻镇,甚至是北京市区的“年货”订单纷至沓来,从采购、洗择,再到制作,仵会冬和姐妹们连日来忙个不停。

 


金牌厨娘们在做年货。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制作

 

市区吃货也来村里提货

 

择菜、洗菜、剁馅儿、和面、热锅……仵会冬家的院子里,七八个人各有各的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道道工序,打着配合。


菜团子。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我们都是村里的妇女,以前闲暇的时候就跳跳舞、做做饭,后来,镇里举办金牌厨娘大赛,还请了专业的面点师给我们进行培训,我本来就喜欢做饭,赶紧报了名。”


摘得“金牌厨娘”称号的仵会冬试着开起了农家院,怎料想,这农家院一开,大伙儿尝到了仵会冬酱熟食的手艺,便爱上这口“农家味”。

 

村里做的酱肉。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眼瞅越来越多的客人要求把酱肉直接外带回家,仵会冬便不得不把真空塑封机、包装盒买回了家。

 

酱猪耳朵、酱肘子、酱大肠儿等各种熟食开始在邻村、邻镇畅销起来,甚至来自朝阳、海淀等市区的“吃货”们也专门跑到王上村提货。

 

前脚儿接到订单,后脚儿仵会冬就到附近村子的农贸市场采购新鲜的食材,然后经过精心制作,最终达到预期口感。以大肠为例,仵会冬买回家后会反反复复洗上十几次,直到把大肠彻底洗干净才会进行下一环节;炸豆腐的豆腐也是仵会冬专门从娘家的村子买来的。

 

“厨娘”们正在择菜。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有妈妈味道的纯碱面手工大馒头

 

前一天晚上和好面,第二天早上起来调碱面、揉面、捏馒头、上锅……这一套流程下来,村民杨晓艳已是一身汗。

 

除了酱肉,纯碱面大馒头也是畅销年货之一。

 

和机械加工出来的大白馒头不同,出自村里妇女杨晓艳之手的馒头可是一点酵母粉都不加,只靠纯碱和手艺做出有嚼头的纯碱面大馒头。

 

热气腾腾的馒头一出锅,香气扑鼻,仔细一看,每一个馒头都恰到好处地“开花儿”了,杨晓艳说这叫“顶碱”,意思是碱放的恰到好处,馒头味道最棒。

 

大馒头都“开花儿”了。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我们小时候都吃这种纯碱面馒头,就是好吃。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了!毕竟这种纯碱面的馒头一来考验手艺,二来也比较费时候。”杨晓艳说,她这套手艺就是跟自己母亲学来的。从和面的力道、碱面与面粉的配比,再到调碱面的水温都会影响馒头最终的口感。

 

“我们这岁数的人都爱吃纯碱馒头,但外面基本买不到了,自己又做不好。年轻人爱吃酱肉,可又不会做。所以我们就给大家做。真是挣不了什么钱,但听到大伙儿说好吃,找到了存在感、成就感。累也高兴!”仵会冬称。

 

刚出锅的大肠。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据通州区西集镇妇联副主席冯保东介绍,近年来,为了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增收,西集镇妇联开展面塑、面点等系列培训。“金牌厨娘”是由“西集家宴”厨娘擂台赛评选出的,目前,全镇部分厨艺过硬的妇女均已摘得“金牌厨娘”称号。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