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2019食品圈十大新风潮
新京报 记者 郭铁 王子扬 欧阳晓娟 王思炀 编辑 郭铁 李严
2019-12-31 11:24

2019年,食品圈新概念、新品类、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巨头抢位巴氏奶市场,冰淇淋市场集体爆发,酒企冲刺千元价格带,即饮市场新贵频出,零食企业扎堆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忙扩产,多企业混改落地,人造肉概念大火,植物基市场扩容,外卖新技术频出……

 

承前启后,预言未来,这十大新风潮或将深刻改变食品行业格局。

 

1 乳业巨头扎堆布局巴氏奶

 

2019年,继阿里入股蒙牛订奶平台“天鲜配”、君乐宝推长保质期鲜奶“悦鲜活”后,伊利也于12月6日推出3款巴氏奶新品。“神仙打架”背后,是巴氏奶市场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北区总经理赵晖介绍,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低温鲜奶销售额增幅为19.5%;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鲜奶国内市场渗透率为33.6%,网购鲜奶销售额与上年相比增长142%,低温牛奶与小业态及电商的结合发展势头强劲。

 

一直以来,奶源与冷链被视为阻碍巴氏奶发展的两大痛点。经过近十年的铺垫,伊利、蒙牛的奶源与冷链布局已基本完成。据天猫数据,在伊利、蒙牛、光明等头部品牌的投入下,冷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目前天猫上的低温奶品牌从江浙沪、京津冀、广深地区,拓展到了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中西部城市。而订单量上来后,也可以推动物流公司布局。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伊利、蒙牛两大巨头的入局,意味着巴氏奶行业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未来区域乳企被并购是大概率事件。

 

2 冰淇淋市场爆发资本大涌入

 

2019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迎来集体爆发。除中街1946、钟薛高等网红外,线下渠道也诞生了奥雪“双黄蛋”等爆款,伊利、光明等传统品牌纷纷“触网”之际,烘焙、凉茶、口香糖等企业也借势搞起跨界营销……一时间冰淇淋市场销量迅速翻涨,业内甚至将2019年定义为“中国冰淇淋元年”。


 

从数据上看,2018年线上冰淇淋品牌仅有60余家,而2019年这一数字已增加到140多家。“钟薛高”4天销售额就已追平2018年全年业绩。伴随冷链仓配覆盖到更多地区,山东、湖北、福建、四川、湖南、河南等非传统冰淇淋消费大省也取得了市场突破。在新品牌的打造上,资本也在积极介入。天眼查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拿到机构融资的冰淇淋品牌至少有17家。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预计,冰淇淋市场热度还将至少维持5年时间。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预测,未来我国冰淇淋市场竞争将呈现出四大趋势,即从广告战走向品牌战,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从渠道战走向服务战,从产品战走向资本战。

 

3 饮品新贵频出改写行业格局

 

在现制饮品行业,新秀品牌横空出世、向头部企业发起挑战的案例不断出现。2019年,瑞幸登陆纳斯达克,创下中国咖啡品牌自创立到美股上市的最快纪录,也令其一直对标的连锁咖啡巨头星巴克头疼不已。



据美国数据公司Thinknum发布的消息,截至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华门店数达到4910家,较星巴克同期门店数多出600家。而继奈雪の茶、喜茶后,乐乐茶也于2019年年初宣布完成近2亿元Pre-A轮融资,并利用融资资金来拓展新店。

 

而场景化体验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和喜爱,目前已有多个头部饮品陆续开设了“大店”,提供集餐饮、零售、娱乐、文创周边等于一身的功能,如星巴克旗舰店、奈雪梦工厂等。

 

奈雪发布的《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在2019年将突破4000亿元。未来随着饮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主营品类边界逐渐弱化,重视场景化运营、试水新零售,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大势所趋。

 

4 酒企提价角力高端白酒市场

 

2019年,不少白酒企业加入涨价大军,冲刺中高端市场。11月,酒鬼酒旗下高端品牌52度500ml内参酒配额内战略价上调50元/瓶;12月,郎酒旗下53度青花郎(500ml)、44.8度青花郎(500ml)、39度青花郎(500ml)出厂价上调50元/瓶;泸州老窖43度国窖1573、46度国窖1573计划内配额价格分别上调30元/瓶、50元/瓶。


 

目前来看,各酒企主要围绕核心产品提价,发力高端、次高端市场,瞄准茅台进入2000元价格带后的千元价格带空间。

 

中泰证券发布《高端酒行业深度报告》显示,以终端销售额来考量,过去3年,高端酒整体终端销售额复合增速超40%,远高于28%的报表收入增速,超出市场对于白酒成长性的传统认知水平。

 

机构预测,到2024年飞天茅台出厂价有望达到1500元,普五、国窖价格也会有不同程度上涨。未来高端酒将进入业绩与估值双击的高景气周期。

 

5 零食企业扎堆上市扩容赛道

 

“上市”已成2019年我国零食企业的关键词之一。7月12日,三只松鼠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1月28日,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上会,并通过发审会审核。除头部品牌外,一些中小型零食企业也对资本市场跃跃欲试,祖名股份、溜溜果园、华文食品都在2019年陆续披露了招股书。


 

2018年年底,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6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从4240.36亿元增长到2.2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庞大的市场潜力是零食企业扎堆上市的主要动因。

 

业内人士指出,零食企业正处于竞争恐慌状态。中小型零食企业没有明显的竞争“护城河”,必须依靠融资来扩充渠道与营收,并依靠供应链来降低成本。随着三只松鼠销售过百亿,零食行业新的赛道已经形成。在获得资本加持后,企业将在产品研发、食品安全、渠道建设方面进行博弈。

 

6 猪肉看涨养殖企业忙扩产

 

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国内猪肉供需偏紧,价格高企。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11月,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达到45.42元/公斤,同比上涨153.8%。在此背景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扩张产能,进一步占领市场。


 

11月27日,温氏股份通过子公司拟购买新大牧业6成股份,实现在河南布局零的突破。12月4日,新希望六和表示还将继续建设9个生猪养殖项目。据新京报记者统计,牧原股份已在2019年宣布成立37家全资子公司用于生猪养殖。

 

除自行扩产外,部分企业还选择通过合作达到目的。11月4日,华统股份与温氏股份合作设立温氏华统,新公司拟3年内在浙江和江苏年出栏肉猪各100万头以上。天邦股份也先后与临泉古沈牧业有限公司、浙农发集团、昔阳县政府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生猪养殖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提出2021年确保生猪产能恢复正常的目标下,上述扩产或将为后续生猪产能恢复起到保障与提升作用。

 

7 多企业混改落地踏上新起点

 

2019年以来,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食品行业加速落地。

 

9月19日,中盐股份签约混改增资项目,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13家投资方,募集金额达到30.6亿元。中盐集团董事长李耀强等人指出,本次混改有利于提升中盐股份在盐改大背景下的竞争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此外,中盐股份还将尽快启动IPO,争取明年申报材料。


 

12月11日,山西汾酒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收购母公司汾酒集团旗下7项关联资产的决议,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重新获选山西汾酒董事长,至此汾酒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超过92%,酒类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成为首家完成整体资产上市的白酒企业。

 

9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媒体通气会上指出,目前已有2/3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半数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在公众化的上市公司。混改已成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并将有利于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8 人造肉企业掘金千亿市场

 

2019年5月3日,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人造肉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63%,创造了本世纪以来美国公司IPO首日的最佳表现。受此影响,中国资本市场,金字火腿、双塔食品、哈高科、丰乐种业、东宝生物等人造肉概念股也迎来利好,国内平均每个月都有3、4个人造肉领域公司注册,双塔食品人造肉月饼、金字火腿人造肉饼相继上市。


 

2019年在北京举办的植物基产品博览会上,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50多家植物基产品企业,集中展示“人造肉”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人造牛肉、人造猪肉、人造肉饼、植物肉狮子头等百余款产品亮相。

 

有机构预测,10年内全球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美元,占肉类市场份额的10%。此外,人造细胞培植肉也开始登陆市场分羹,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两年内有望上市。

 

9 外卖行业探索新技术服务商家

 

2019年是外卖行业用技术服务商家的探索年。平台方改变“做商家利润收割器”的合作模式,纷纷研发新技术及新数字化服务,真正为商家提供服务,让行业有先一步增长的红利。


 

11月19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饿了么口碑发布“新服务”战略,通过打造“本地生活商业操作系统”,为百万商户提供“数智中台”。在这套系统中,每个商户都有独立的中台,配套的智能POS还可以归集订单信息,实时生成立体数据经营报告。

 

此外,美团和饿了么也在技术上做了一定探索。双方开始探索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配送解决方案,预计3年内有所突破。美团还开发了一些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技术体验。10月14日“国际盲人节”前夕,美团宣布将上线“美团语音盲人定制应用”,1700万盲人群体可以更便捷点外卖。

 

10 植物基市场扩容新玩家不断

 

2019年,农夫山泉植物基酸奶进入市场,雀巢金牌Nescafé Gold速溶咖啡研发团队基于植物开发出纯素拿铁混合咖啡,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发布“植选”高蛋白豆乳新品。蒙牛、达利、达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通用磨坊等企业也均在植物基品类上投资或推新。


 

出于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心,消费者对植物基产品的兴趣日渐浓厚。植物基食品主打植物蛋白,从大豆、绿豆、小麦等植物上提取蛋白,从而通过技术手段处理成口感相应的食品。相较于传统食品,植物基食品普遍具有零胆固醇、低饱和脂肪等特点。

 

据食品市场调研机构Innova Market Insight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间,全球食品饮料新品中植物基产品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62%。Markets and Markets报告显示,2017年植物基饮料市场价值111.6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96.7亿美元。

 

新京报记者 郭铁 王子扬 欧阳晓娟 王思炀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资料图片  制图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编辑 郭铁 李严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郭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子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思炀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影响2019——新京报食品健康行业年终特刊

相关推荐
微商卖减肥咖啡查出含违禁成分,被判十年后上诉
时事
西贝致歉并宣布调整制作工艺,“预制菜标签”为何贴上难撕下?
消费
天味食品近4年来上半年业绩最差,面临复合调味品市场激烈竞争
消费
锅圈“三二一产联动”:从海南出发,驶向世界餐桌与乡村振兴——食品行业新时代:变革与机遇并存
企业资讯
头条 | 纪念大会和文艺晚会时间定了!九三阅兵这些“知识点”帮你找到现场感→
新京号
中科原动力获2025年百事集团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冠军
消费
皇家中国30年:以精准营养,守护千万家庭的“宠”时刻
财经
最近“邪修”太火了!乍看离谱,但实际上却超有用
新京号
透视半年报|恒顺醋业换帅后业绩两位数增长,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
财经
华熙生物交出上市后“最差中报”,赵燕回归一线能否扭转颓势?
消费
热门评论
轻小说
7天前
每天一杯瑞幸咖啡~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