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民法典草案审议:委员建议孙子女等纳入法定继承人范围
新京报 记者 王姝 编辑 白爽
2019-12-25 18:21
“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丧失或者被剥夺了继承权,孙子女、外孙子女就不能依照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不利于保障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法定继承权。”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12月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草案时,部分委员关注到法定继承人范围、放弃继承的表示、公证遗嘱效力等问题。

 

草案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委员刘修文建议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认为上述法定继承人范围过窄,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情况不相适应。“我国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岁,预测2030年将达79岁,‘四世同堂’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草案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不包括孙子女、外孙子女,虽然将其规定为代位继承人,但代位继承仅适用于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形,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丧失或者被剥夺了继承权,则孙子女、外孙子女就不能依照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不利于保障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法定继承权。因此,建议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扩大至孙子女、外孙子女”。

 

委员吕建则提出,草案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放弃继承的表示、接受遗赠的表示,应当向谁作出,需要明确。不明确表示的相对人,易生纠纷”。

 

委员吴月建议,对于无继承人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设立公告期,并明确“归国家所有的遗产”的具体管理部门,以便在实践中具体操作。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白爽 校对 何燕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哪些法案?

聚焦│民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相关推荐
《民法典》编纂参与者、立法专家杨立新:普及遗嘱是社会共同责任
时事
“两高”报告十大关键词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新京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第一看点
发布会汇总 | 四部门详解延迟退休办法 一文速览
时事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诞生记
第一看点
“违规饲养烈性犬”拟纳入治安处罚,专家建议明确范围界定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