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侵害未成年人案取证难 最高检探索建立儿童证言审查规则
新京报 记者 王俊 编辑 樊一婧
2019-12-20 11:52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取证是办案难点,该类案件有着直接证据少、被告人不认罪、被害人辨别表达能力弱的特点。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存在直接证据少、被告人不认罪等特点,今天(12月20日),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在发布会上表示,要积极探索建立儿童证言审查、权利保障的规则及特殊程序。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取证是办案难点,该类案件有着直接证据少、被告人不认罪、被害人辨别表达能力弱的特点。


史卫忠表示,近年来,检察机关注意加强对此类案件证据审查的理论和实务研究,确保准确把握证据标准,成功公诉一批“零口供”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他举例,最高检成功抗诉的齐某猥亵儿童、强奸儿童案就是一起典型的被告人不认罪案件,后来该案被作为最高检指导性案例下发,有力指导各地办案工作。


据了解,河南省检察机关2019年以来起诉“零口供”案件53件,法院均作出有罪判决。在梅某强奸案中,面对犯罪嫌疑人百般抵赖、被害人不配合、客观性证据缺乏的情况,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引入心理专家对被害人进行心理辅导,被害人作出如实陈述,完善证据链条,准确指控,最终梅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并且,2019年7月,最高检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为创新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建立儿童证言审查、权利保障的规则及特殊程序。


此外,针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史卫忠表示,检察机关推行专业化办案,注重综合运用法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引入专业力量审查案件,确保案件质量,提升办案效果。


比如山西省孝义县检察院在办理王某强奸案时,聘请心理咨询师对被害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在此过程中依据心理学知识发现被害人可能对被害事实有所隐瞒,检察官和心理咨询师密切配合进一步耐心询问,被害人又陈述了犯罪嫌疑人对其猥亵的事实,经查证予以证实。


新京报记者 王俊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何燕


相关推荐
家校、平台和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网红儿童之下有哪些未保难题
科技
“两高”报告十大关键词
第一看点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时事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时事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报告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