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调控肠道菌群有助反腐”,这真的“科学”吗
新京报 编辑 胡博阳
2019-12-12 10:39
请尊重科学与常识。

▲资料图。

前两天,一篇题为《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控人体的物质需求欲望有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效率》的论文,在网络中流传甚广,也跻身“奇葩论文大赏”之列。12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也对此忍不住刊文作出回应:我们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文章称,遏制腐败,相比寄希望于“肠道菌群”,需要更靠谱的操作。

这年头,“别出心裁”的论文时有曝光,如《运用人体特异功能探测油气的实践与认识》《×××主义哲学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研究中的作用》等。这些“出圈”后,总能博人一笑。而这篇将肠道菌群跟反腐扯到一块的“神论文”,也不遑多让。

肠道菌群,是生物学概念;反腐倡廉,是政治生活层面的话语。这两者在很多人看起来,确实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该论文却俨然将“六度区隔理论”搬到了跨学科领域:“贪污腐败”“物欲横流”等人性中经常被探讨的命题,被归结为“肠道菌群”过度活跃和紊乱之类的生物学诱因。至于解决之道,就是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控,可以生理性地消除饥饿感,减少人对物质的需求,从而“挽救”被物欲控制的目标人群,有利于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效率。

听着挺高大上——扯上了这么多科学术语,建构起了这么繁复的关联,但要“说人话”,其实意思就是:吃饱饭,不饿着,有利于廉政。

对这近乎一本正经扯淡的论调,我愣是想起了某综艺节目的那句口号:搞笑,我们是认真的。纪委监委官方表态说“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我其实也想严肃,但不好意思,没憋住笑。

对该论文的论调进行驳斥,无异于降维回击:得先将逻辑段位降到“扯淡”的境地,再试图打败他。很简单的逻辑就是:“饥饿感”确实可能导致腐败,但腐败从来都是因为更复杂的原因——很多贪腐事件的涉案人员,物质生活都很充裕,但仍然没能控制住“贪欲”,没能管住寻租与自肥之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说,腐败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有惩罚力度不够、制度不完善、监督乏力的原因,也有私欲作祟、侥幸心理等因素,还有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幸亏那篇论文的作者加了个“有望”,否则这番结论遭遇的舆论飞箭会更多:这到底是夸大了肠道菌群的作用,还是将贪腐归因幼稚化、简单化?

如果这样的论文只是些山寨机构或民科人士炮制的,只是博人一笑,那姑且一乐就够了,可其作者有着博导、教授等头衔。这难免产生某种戏剧性落差。

在崇尚科学的现代社会,此类违反公共智识与基本理性的“神论文”的出炉,有些还是在严肃的学术领域被生产,显然值得寻思。

依我看,有些“神论文”行文逻辑确实奇葩,但作者思路却并不离谱。其论文“碰瓷”某些高大上的主题宣传词或社科领域热词,未必是他们认为这跟其研究领域真的有关联,而是想以此去套取些东西,如科研资金、课题经费倾斜,如吸引注意力。

拿该论文而言,将肠道菌群跟反腐强行扯在一起,的确很尬,但也“讨巧”:近些年来,国家反腐已入深入区,而“反腐”主题也由此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好事,能为反腐工作总结经验,提供理论遵循。但以往的经验也一再证明,在有些热门研究领域,总有个别作者也会丢弃应有的科学态度,不走严肃科研的大道,转而走向“投机”的小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笑话,就是挺好的例证。

说到底,在学术研究中,除了学术素养外,尊重科学与常识的态度尤为重要。“调控肠道菌群有助反腐”,脑洞开得确实很有想象力,但科学与常识层面的“智识余额”,真的该充充值了。

□伯扬(媒体人)

编辑 胡博阳 校对 吴兴发

相关推荐
多喝酸奶,可以缓解抑郁症?
文化
印尼缺牛奶,改用鱼奶给小孩喝,鱼什么时候可以产奶了?
新京号
经常便秘、腹泻,你不知道的罪魁祸首还有“它”!
新京号
手机电量耗尽再充对电池好?发际线上移是脱发?真相是……
新京号
“冒牌司美”产业链调查:虚假标签与非法针剂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世界级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3!
时事
“生而易胖”、越减越肥,减肥最大的难点你想不到
时事
首个《燕窝制品》行业标准出炉,燕窝1%投料比是底线
消费
找回番茄“丢失的遗传力”等入选2023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时事
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78本入围书单|社科经济
文化
热门评论
以太_
7天前
官方的回应:我们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也是难为官方了,也不知道这个文章咋火的
梦醒0v_
7天前
看的都想笑了,联想也太生硬了吧。。。不知所云
大师
7天前
只想知道这个文章是谁写的,真够“扯”的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