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影视明星集体发声:重新出发 重建我们认识的香港。新京报“我们视频”。
11月2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区议会选举投票开始,413万登记选民将通过直选,投票选出任期4年的18区、452位区议会议员。
香港区议会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原则,在香港首次实施的基层民主制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咨询、民意反馈和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充分体现香港基层社区和广大民众意见、利益和诉求的机制。作为符合投票条件的香港市民,踊跃参加投票,是其应有的民主权利和应尽的公民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基本法》和祖国所赋予的,在港英时代是不曾拥有的。
众所周知,因某些激进分子的所作所为和一些背后支持势力的鼓励、纵容、怂恿、资助,当前香港社会暴力充斥、乱象频仍,充满着混乱、不安定因素,不仅败坏“东方明珠”口碑、声誉,破坏香港社会安全、安定,损害香港经济和发展前景,更直接损及每一个香港社区、每一位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和安全。
随着区议会选举的临近,部分始终鼓动、支持,甚至直接参与暴力、动乱制造的人物摘下“黑面具”,换上广告衫,打着“为社区服务”、“反映香港基层民意”的动人口号,跻身区议员候选人行列,试图诱使香港广大选民投他们一票。
作为区域咨询组织,香港区议会并不具备立法和审批特区政府公共开支的权利,区议员的主要使命,是就社区和市民日常生活事务,向特区政府提供意见。
因此正如许多香港市民所指出的,区议会、区议员所管的,是那些最接地气、最“亲民”、最琐碎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只有熟悉本社区、注重实务、切实关注民生诉求,愿意并确实踏踏实实为社区和社区民众服务的人,才有资格当选,才能胜任区议员的职责。
如果将选票投给那些只知空喊政治口号和“泛概念”话题,却连社区内哪里缺少垃圾桶,哪里需要公园长椅,哪里红绿灯和巴士站设置不合理,社区民众最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为何,都茫然不知的候选人,就是对社区、对自身利益的不负责任。
自香港社会陷入暴力、动荡以来,许多香港市民一方面迫切期待结束乱象,通过不同形式、渠道表达“止暴制乱”、恢复安定的诉求,另一方面或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渠道、方式,或甘于充当“沉默大多数”。
如今区议会选举开锣,这正是每一位港人通过投票这一《基本法》所赋予正当渠道、民主权利,充分表达“止暴制乱”呼声的大好时机,也是每一位港人身体力行、从点滴做起,用自己双手结束香港社会乱象、暴力,恢复香港社会秩序、法制和安定的机遇、使命和责任,这是每一位真正爱国爱港、真正期待“止暴制乱”的香港市民,所绝不应错过的。
正如许多熟悉香港特区行政机制的观察家所指出的,部分唯恐香港不乱者之所以觊觎香港区议员这一纸面责权利有限、月薪只有区区3.1万港元的“微职”,并非真的意在“为社区和基层民众服务”,而是瞄准了通过区议会产生的6名香港立法会“功能组别”议员 和占全部1200名特首选举委员会成员10%的117个投票权,幻想“以小博大”、“杠杆撬动地球”。
所以,任何真正 爱国爱港、真正期待“止暴制乱”的香港市民,都应该通过踊跃投票给真正代表社区民意、真正乐意踏实为社区服务的候选人,将这种和“止暴制乱”愿望、和社区及广大港人切身利益背道而驰的幻想“打回原形”。
香港是个“方寸之地”,区议会却划分了18个社区、452个选区,不夸张地说,几条街坊甚至几幢高层居民楼的选票,就能决定一名区议员的人选,每一个选民的每张票都举足轻重,每一份基层民意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手中的选票,对本选区候选人作出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香港社会今天、明天的面貌、景象作出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港人治港”原则,不仅赋予每一位香港选民通过手中区议会议员选票表达“止暴制乱”、恢复香港社会安定的有效途径,更让每一位香港选民拥有了用自己双手“止暴制乱”、恢复香港社会安定、繁荣的实际机会。这一切都是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通过“一国两制”原则所得到的。
每一位爱国爱港、渴望“止暴制乱”、期待维护香港和自身利益的香港选民,都不容错过这一契机,港人治港、“止暴制乱”,都要从投票做起。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王言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