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希望少年的你,不会遭遇欺凌
新京报
2019-11-06 18:23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少年,可以完全避过校园欺凌,即使是蜻蜓点水,或者是擦身而过。

“你就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吗?”

 

电影《少年的你》里的陈念这个反问句,像是在叩问着大屏幕前的每一个大人,我们有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给孩子吗?

 

遗憾的是,那个我们度过童年、度过青春期的校园,不总是那样阳光明媚,一片阴云过去,或许就会影响一个人一生。

 

电影《少年的你》剧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9 年发布的一则报告,全球 32% 的学生近一个月内都曾遭遇校园欺凌。

 

他们所遭受的包括身体上的暴力欺凌,也包括辱骂、中伤、排挤等言语欺凌。可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言语上的欺凌,都会给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巨大伤害。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少年,可以完全避过校园欺凌,即使是蜻蜓点水,或者是擦身而过。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 2016 年的统计结果显示,12-18 岁的美国中学生中,有 23.1% 过去一年中在学校或网上遭遇过不同形式的欺凌。日本 2015 年发布的《儿童青少年白皮书》称,87% 的中学生在中学时期遭受过欺凌,没有欺侮过他人的比例不超过 12.7% 。

 

在中国,校园欺凌同样存在。2015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了十个省市五千多名中小学生,32.5% 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6.1% 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事情的开始往往很不起眼,却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严重,尤其是对于欺凌所引发的冲动型暴力行为而言。

 

据最高法 2018 年发布《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2015-2017 年三年间法院一审审结的全部校园暴力案件中,超过 55% 是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其中超过 67% 的故意杀人案件是因琐事而起。

 

据媒体此前的相关报道,在青岛的某大学校园内,因为被叫了几声外号,一名大学生将同班同学打成“植物人”,自己被判了九年;在呼和浩特的一所中学,因为把同学的东西扔进垃圾桶起争执,一位中学生反击时用弹簧刀捅死同学。

 

最高法的上述报告指出,2015-2017 年这三年间,超过 86% 的校园暴力案件没有事先预谋。换句话说,大多数校园暴力案件,都属于激情泄愤犯罪。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两个案例一样,当失控的情绪战胜了理智的约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还击回去,最后的结局也许双方都始料不及。

 


“你们的学生、孩子、哥哥对不住你们,我因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凌,所以选择离你们远去了。” 2016 年 11 月,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致命的欺凌》中,一个 15 岁少年在儿童节那天喝下剧毒农药自杀。

 

在以暴制暴之外,自杀是被欺凌者另一种极端的选择。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每年 9 月 1 日,日本未成年人自杀率都会陡然增加,无处不在的校园欺凌是一个重要原因。

 

校园欺凌的结局可能不都像《少年的你》或《悲伤逆流成河》,更多的被欺凌者是带着这种隐蔽却巨大的心理创伤继续生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18.3% 都有一种孤独感,比未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高出 10% ;30.3% 的人日常生活中会饮酒,是未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的 1.6 倍。

 

 

目前在中国,针对校园欺凌事件,还没有全国性的统计数据。

 

根据最高法的统计,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校园暴力案件呈下降趋势,从 2015 年的 1000 多件下降到 2017 年的不到 800 件,被告人数从 2015 年的近 2000 人下降到 2017 年的 1300 多人。

 

但是水面之下,暗潮依旧汹涌。

 

因为,不是每一起校园暴力事件都被定性为刑事案件,不是每一起校园暴力事件都会得到外界的关注。

 

根据一项针对 2015-2017 年互联网报道的 284 起校园暴力案件的统计分析,截至 2017 年 12 月,96 例校园暴力案件还处于警方调查阶段,有 30 起案件处理结果不明,找不到相关后续报道。

 

上述调查搜集的 284 例事件中有 60% 在公安部门宣布正式介入调查后,很难再找到相关后续的跟进报道,部分事件因为媒体报道获得一时关注,但随后很快沉寂。

 

此外,有些校园欺凌更加隐蔽持久,没有相关法律去界定类似的行为。

 


电影《少年的你》在片尾打出了这样一行字:2017 年 11 月,教育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前不久提交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辱骂、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等校园欺凌行为首次明确列为偏常行为,对家庭监护责任、学校管教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的保护责任,也有了进一步规定。

 

是的,为界定校园欺凌行为、推动相关立法的努力,从未停止。

 

 

数据新闻编辑 李媛

新媒体设计 陈冬

校对 王心

相关推荐
那些被霸凌者选中的孩子,在家里同样被霸凌|儿童文学评审团
文化
丁学良:二战终战80周年,不忘援华的美国老兵
新京号
小麦刚涨又跌!1.19元/斤成泡影?会跌多久?能跌到什么价格?
新京号
洪水围城,榕江大撤离
时事
快讯!安徽中考作文题出炉
新京号
王欣瑜:一站比赛喜欢上了草地球场,期待温网再创佳绩
体育
为什么有的家长会暴打自己的小孩?
文化
CBA总决赛前瞻:广厦与北京上演“新势力”对决
第一看点
张家界溶洞垃圾堆7层楼高,谁该脸红?| 新京报快评
观点
恶评唇腭裂女大学生,请收起刻薄的 “容貌审判” |新京报快评
观点
热门评论
C是李現的心上人呀
7天前
校园暴力真可怕!!!
纸鹤家的梨窝少年
7天前
拒绝校园欺凌,保护少年的你!!
殇兮女王
7天前
拒绝校园暴力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