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森林法修改|委员:应明确“宜林”定位,避免造林不见林
新京报 记者 王姝 编辑 樊一婧
2019-10-23 10:54
委员说,在草案第五章造林绿化章节中,应针对这种情况做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比如造林绿化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要做到因地制宜,要做到适地适树。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10月22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森林法修订草案时,委员那顺孟和建议,明确“宜林”定位,避免“造林不见林”。


“现在造林绿化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确实存在造林不见林的现象”,那顺孟和说,在草案第五章造林绿化章节中,应针对这种情况做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比如造林绿化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要做到因地制宜,要做到适地适树。“宜林荒山荒地,实际还有荒沙,这里最关键的是对‘宜林’的定位,要有一个概念界定。现在下面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林地、宜林地、草地的重复计算。因为凡是宜林的地方也宜草,草原部门发了草原证,林业部门也发了宜林证,由于双方对林地、草地定义扯皮,造成重复计算。”


委员孙建国谈到,草案规定盗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行为人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盗伐株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树木,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我感觉这里树木的种类没有明确,因为树木的种类是不一样的,毁灭一棵银杏树和补种一棵白杨树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建议补种的是原树木,而且要规定补种的时限,可根据季节明确适合补种的时限。”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相关推荐
经济日报头版关注:旭日雄安
新京号
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央媒聚焦!在雄安,“读”未来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首批CCER挂网公示,信号速递(碳报第113期)
财经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光明日报》发文→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