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诺奖批评者一个反思历史的女作家
新京报 记者 陈沁涵 编辑 刘梦婕
2019-10-10 23:21
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和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分别获2019年、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新京报讯(记者 陈沁涵)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两位获奖者将分别赢得900万瑞典克朗。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图/诺贝尔奖推特


彼得·汉德克:打破常规的作家


彼得·汉德克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也是当代德语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著有《骂观众》《卡斯帕》《无欲的悲歌》《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等,也曾参与文德斯电影《柏林苍穹下》的编剧。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汉德克1942年生于奥地利格里芬,父亲是德国军人,母亲来自斯洛文尼亚。1961年,他进入格拉茨大学攻读法律。1965年,当他的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出版后,汉德克便放弃了学业,成为自由作家。


1966年,汉德克发表了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这一剧本在德国文坛引发轰动。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通过作品展现寻找自我的历程,发表了《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无欲的悲歌》《短信长别》《真实感受的时刻》《左撇子女人》等作品。1971年,他的母亲自杀身亡,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阴影。


除了写作之外,他还是一个关注政治的人。为了抗议德国军队轰炸塞尔维亚和科索沃,汉德克退回了1973年颁发给他的毕希纳奖。


最为人所知的事件是,2006年3月18日,汉德克参加了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葬礼,并发表政治异见,受到媒体攻击。受到该事件影响,欧洲一些国家取消了他的剧作演出,杜塞尔多夫市政府拒绝支付授予他的海涅奖奖金。


法国24新闻台发布报道称,彼得·汉德克是一位“先锋派”作家,也是一个诺贝尔奖的批评者,曾不止一次地显示出自己是一个打破常规的人。他在2014年倡议废除诺贝尔文学奖,称这一奖项是文学界“虚假的封圣行为”,他还曾批评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是一个“糟糕的作家”,“炮制一些居高临下、狂妄自大的散文”。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关注波兰历史命运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最畅销的波兰作家之一,以神话、民间传说、史诗与当代波兰生活景致风格著称。她著有诗集《镜子里的城市》以及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托卡尔丘克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15位女性得主。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Anders Olsson)说:“托卡尔丘克的作品以移民和文化变迁为中心,充满了智慧和精妙的魅力。”


托卡尔丘克1962年出生于波兰西部小城苏莱胡夫。大学时代,托卡尔丘克在华沙大学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做过心理咨询师,颇为推崇荣格的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


在写作生涯初期,她一直专注于诗歌写作,并于1989年发表了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直到1993年,她才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这本书讲述了一对相爱的主人公对“神秘之书”的探寻之旅,显示了托卡尔丘克对旅行题材的关注。


真正让托卡尔丘克在世界闻名的是1996年出版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这部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托卡尔丘克是一个敢于对外发声的政治活动家,曾强烈谴责波兰右翼。2014年,她曾公开表示波兰曾经在历史上犯下过可怕的殖民罪行,导致波兰出版商不得不增派保镖对她进行保护。


2018年,托卡尔丘克最新作品《航班》获得英国布克奖,作品讲述了一位乘坐飞机旅行的荷兰解剖学家的旅行故事以及他对内心的审视,将17世纪到现代的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


负责翻译托卡尔丘克作品《航班》的译者克罗夫特说:“她获奖,我感到非常激动,诺奖颁发后,一定有很多新读者可以发现她精美、强力、细腻的小说和短篇故事。”


托卡尔丘克曾说:“任何曾经尝试写小说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无疑是最糟糕的消磨自我的方式,你必须一直孤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据《卫报》报道,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托卡尔丘克的英国出版商Fitzcarraldo正在紧急准备再版这位波兰女作家的作品。该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说:“她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创作领域广阔,她也是一个政治活动家、女性主义者和公共知识分子。”


链接

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选出来的?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之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Anders Olsson)表示,每年瑞典文学院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200个提名,每年2月初开始评选,今年也是,这个数量庞大的作家名单将逐渐减少,在暑假前,最终从200个提名者中选出8人短名单。学院里的每个成员都要读这个名单的作品,最终讨论出获奖者。


奥尔森说,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一直在改变。此前诺贝尔文学奖存在欧洲中心主义、以男性为导向的文学视角,而现在更考虑全球总体性,也更重视性别平衡,评委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这也让评选更为激烈。他指出,大家统一意见认定一个候选人是很难的,需要去说服他人,但这也是个有趣的过程。


新京报记者 陈沁涵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付春愔

相关专题

关注│2019年诺贝尔奖全部揭晓

相关推荐
诺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去世
文化
成人能从儿童文学里学到什么?|“凯奖绘本评论”专栏成书
文化
诺贝尔奖为何忽视了工程师?
文化
托卡尔丘克《雅各布之书》:在启蒙与后现代之间构建当代神话
文化
回头见,巴尔加斯·略萨先生丨逝者
文化
“人类简史系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对话北大师生
新京号
凯斯特纳:去跑步、跳舞和唱歌吧!头脑和成绩并不是一切
文化
帕斯捷尔纳克|太阳在冰上取暖,一日长于百年
文化
专访任剑涛(上):现代政治的首要任务是“兜底”,而非提供终极解答
新京号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