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又见隆福寺丨京城商业旺地几经起落,华丽转身再造重生
新京报 记者 王萍 编辑 李扬
2019-10-10 16:12
隆福寺商区的历史已翻篇,“再造重生”的新隆福寺,呈现出传统、现代、中华、国际的“文化四合”新景象。



北京隆福寺曾是明清的香火院之一,也是京师著名的大庙会,俗称“南有夫子庙,北有隆福寺”。在老街坊们记忆中,这里是北京最热闹的商圈之一,也堪称当时北京的时尚地标。虽与王府井、西单的商业地位相当,但要论起命运多舛,甚至有些神秘色彩,恐怕其他都不能与隆福寺相较。



“大火不烧旺地”,这句老话儿在隆福寺没应验。俗语说,“南有夫子庙,北有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的隆福寺,坐落在北京东四北大街西,寺中常举办各种庙会,在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日下旧闻考》中,隆福寺庙会被称为“诸市之冠”,算得上一等一的旺地。


每逢隆福寺庙会,都要搭棚设摊陈列百货,这就存在起火隐患。1901年,一场大火把隆福寺的钟鼓楼、塔院和韦驮殿烧成一片废墟。难得的是,此后这里庙市再兴起,依然是百货齐全,珠宝古玩、日常用品、蔬菜水果、花鸟鱼虫、服装鞋帽,以及各种杂耍和小吃食铺。“西单东四鼓楼前”,都是在谱在论的。1948年,东单摆摊的人和人气儿都流动到了隆福寺,隆福寺也变得更加热闹。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在隆福寺兴建了东四人民市场,4个售货大棚集中原有摊商外,还从西城德胜门小市、东单市场招商千余家。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东四人民市场成为国营商场,经过3次翻新,1975年形成4层楼的综合性商场,成为当时京城赫赫有名的四大商场之一。


图/视觉中国


隆福寺地区的商业基因,也带动了当时个体商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就在距隆福寺不远的翠花胡同,从1980年开业一路走到今天。那时,隆福寺只有两家饭馆,隆福寺小吃店和白魁。餐饮行业的个体经营放开后,王洪恩、王春友父子最早拿到营业执照,在自家的平房开出“裕丰”饭馆,尽管只比“悦宾饭馆”晚了几天。


“裕丰饭馆”只有三样饭菜:馅饼1毛1一个,包子1毛,还有粥。包子馅随季节变化,瓜馅儿或者大白菜,但都有肉。这样的小买卖,生意却非常好,北到雍和宫,南至崇文门,很多人都来这里吃饭,当时一天的流水就能有三四百块钱。1983年裕丰饭馆停业,这家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的饭馆之一,从此便画上了句号。


与王府井、西单相比,隆福寺虽然传统,但气质里却带着超前。1980年,东四人民市场开设全国轻纺优质产品展销大厅,人们摆脱了固有审美,开始了对穿衣打扮的兴趣。1983年底,这里添置了6台哈哈镜,也算得上是如今“吃喝玩买”Mall的前身。此后,耐克等进口品牌运动鞋开始在这里展销。1987年,隆福寺的夜市已经非常热闹。


1985年,一部中国美食纪录片在当时日本飞抵中国的飞机航线上播放,其中就出现了隆福寺小吃店:买餐票、交餐票的点餐方式,一手收票一手熟练地盛满一碗碗豆汁儿、红豆粥的服务员大姐……一位食客即使是吃早点,也只是掀起摩托车头盔的风挡,而没有把头盔摘下,足见当摩托车开始代替自行车成为“私家车”大件儿时,“先富起来”的人们的一丝骄傲。从国营市场到个体商户活跃,隆福寺走过了改革开放的头十年。



1988年5月,隆福大厦试营业,成为当时北京面积最大、商品最全的商场。中央空调、自动扶梯、支持“长城卡”支付、可租借电子游戏卡,开启了北京市民对商场的全新认知。当时很多人去隆福大厦,就是为了过一把自动扶梯的瘾。好奇的孩子们坐着自动扶梯上楼,然后再“腿儿着”从楼梯跑下来,一次次乐此不疲。那时的隆福寺街,还有三家影院、艺虹照相馆和无数时髦小店,堪称当时北京的时尚地标。


根据资料,隆福大厦当时年销售额高达5亿元。在1993年7月,商业管理部门公布的北京商场销售排名中,与王府井百货大楼、城乡贸易中心、燕莎友谊商城等名列前茅。可仅一个月后,隆福大厦发生火灾,4层后楼烧毁了3层,西部平房营业厅全部烧毁,前主楼2层不同程度过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万元。



1996年,为重建隆福大厦,整个隆福寺地区重新规划,由建筑学泰斗、吴良镛院士主持设计隆福广场。当时不仅盖起了“隆福寺”牌楼,还在隆福大厦楼顶建造了“大隆福寺”,但由于经营不景气,商户逐渐撤柜或易主,隆福大厦最后关张大吉,隆福寺商圈也从此一蹶不振。


有人说,隆福寺的大火有点“邪行”,其实,这场大火并不神秘,查明原因后证实为商场柜台里的镇流器短路。但遭遇大火洗劫后的隆福大厦,曾先后调整过约10次,却始终缓不过气儿来。此后,这片曾经的京城商业黄金区域一直处于荒废之中,除了老北京人,等待“浴火重生”的隆福寺商圈很少被人提及,甚至逐渐无人知晓。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东城区一直没有放弃隆福寺的“再造计划”,从2011年起与国资公司一起对隆福寺街重新定位,“十二五”规划中将其打造为“文化娱乐一条街”。2013年继续对隆福寺地区立体式规划建设,结合地铁工程,推动历史文化与商业复兴。2016年,东城区提出将隆福寺地区建设为“有老北京特色的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走廊”,2017年至2020年三年内,隆福大厦将建成新的首都文化地标之一。


如今再到隆福寺地区,老地标已经所剩无多,能叫得上名来的仅有隆福大厦、隆福广场、长虹影院和东宫影院。老隆福大厦的白色外墙,已经改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玻璃幕墙,首层的商铺并没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反而更有一种人文、艺术或时尚的腔调。这里“商区”的历史已翻篇,胡同老街区与新派建筑一起,呈现出“传统、现代、中华、国际”的“文化四合”新隆福寺。



在隆福大厦屋顶,四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组成的一座空中庭院坐落于此,这里是隆福文化中心。去年,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的团队经过再设计,并按规制修缮。目前这里正与木木美术馆联合举办改造后的第一个大型艺术展——当代艺术大师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展。



未来,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藻井艺术巅峰之作的隆福寺精美藻井,也有望以科技手段在这里复原。红墙掩映着青松,阳光洒向金色的琉璃瓦,站在顶层,向西可望尽西山、白塔、景山的皇城气象,向东则饱览央视、国贸、中国尊等一众新派建筑,仿佛转身之间就可以穿越古今,一眼千年。



预计到2023年,隆福寺的规划建设将全部实现。吴良镛院士设计的隆福广场,将由他的儿子吴晨接手设计改造。未来隆福广场将有望与故宫合作,打造成紫禁城外“体验故宫文化的新基地”,并集合中国设计师的品牌概念店、中式生活方式体验店,让人们体验传统非遗文化,畅游艺术生活空间。



隆福寺东院则由原来的东四邮局改造而成,未来它将与国际知名的博物馆合作,成为国际化的博物馆店街。目前,英国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设计博物馆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曾经的隆福寺街上的三家影院,如今只留下东宫和长虹。东宫电影院将保留古朴的模样,而长虹影院将变身“中国之窗”飞行影院,成为全国首家以全实景航拍飞行影院为核心的“文旅商”复合空间。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李扬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萍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2019,有关生活的一些小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