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解决返程“最后一公里”,需更多人性化服务
新京报 编辑 狄宣亚
2019-10-07 06:28
不让返程最后一公里成为长假体验的痛点,相关部门就应当多些换位思考,多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务。

▲图片来自:新京报


国庆黄金周接近尾声,各地出现返程客流高峰。铁路、民航等部门加大运力投放,强化安全管理和服务举措,努力为广大旅客打造美好旅途。据北京地铁微博消息,10月6日,地铁7号线延长末班车运营1小时。而10月7日,7号线同样延长末班车运营。


根据铁路部门的数据,10月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18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104列。9月28日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以来,全国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超1亿人次。如此庞大的客流,必然会给整个交通运行系统造成不小的压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主动而为,以更多人性化服务,确保旅客安全顺畅出行。


应对长假返程高峰,不仅需要铁路、民航加大运力投放,满足中长途客流的需要,也需要加大地铁、公交、出租车投放,满足旅客短途出行需求。实际上,在长假返程高峰中,地铁、公交、出租车往往是薄弱环节,这些短途交通工具的运力匮乏,与铁路、民航不能有效衔接,每每导致节假日堵在“最后一公里”,让出行在外的人心中添堵


近几年,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很多城市都在不断完善相关举措。但是,总体而言,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空间。


比如,今年国庆,有的城市虽然宣布地铁延长运营,但只限于国庆长假的前几天,缺乏对于后期返程高峰的应对。有的城市几乎没有节假日调整地铁运营时间的举措。这都给旅客带来莫大的不便,导致交通系统衔接断裂,降低了整体运营效率。


因此,这些城市地铁运营机制无疑具有改进的空间。诚然,地铁延长运营,的确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也会增加地铁线路维护、检修等工作的困难。但付出这些成本,相对于民众能获得的便利和更长远的社会效益,无疑是值得的。


当然,应对长假返程高峰,人性化服务不仅体现在地铁延长运营上,在其他各个环节,都可能有着改进的空间。例如,地铁延长运营后,公交是否也可以联动,出租车、网约车是否也可以加大运力投放?在机场、火车站、高速服务区等交通枢纽,相关的服务有没有改善空间,从而给旅客更好的体验?


不让返程最后一公里成为长假体验的痛点,相关部门就应当多些换位思考,多找找自身的不足,多些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让整个城市的服务系统,特别是交通保障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才能让民众更顺心,获得更多便利和幸福感。


相关推荐
京东物流拟2.7亿美元收购京东集团即时配送业务
科技
假期余额不足!警惕“机票退改签”陷阱!
新京号
头条 | 刚刚,界首往蚌埠方向高速入口封闭!大聪明提前返程了→
新京号
免费、降费?假期出行,有大变化!四部门发声→
新京号
党建赋能 暖“新”聚心:豆各庄地区“丰享港湾”驿站全新亮相
北京
三年5000亿元 浙商银行“真金白银”支持浙江先进制造业发展
财经
多层级培训+多举措促学,北京发力公平竞争审查!
新京号
开机无广告、微短剧及时纠偏,“十四五”广电视听领域成绩单出炉
科技
我区5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集中签约共建,打通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
新京号
赋能器械创新!中国药谷激活产业转化新动能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