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先农坛体育场|毛主席曾在这里看球赛
新京报 记者 徐邦印 编辑 王希翀
2019-09-29 21:00
先农坛体育场当时举办最频繁的是足球比赛,无论是国内赛事还是国际赛事,几乎场场爆满,上座率非常高。在上世纪50年代,到先农坛体育场看足球比赛,是北京市民特别是足球迷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李隆(前北京男篮队员)

先农坛体育场现状。新京报记者 韩双明 摄


北京市永定门内路西有一座贯穿明清两代的皇家祭坛——先农坛。1936年,先农坛体育场在先农坛原址的东南部开建。这是北京市修建最早的体育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北京唯一的大型公共体育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农坛体育场担负着国家体育场的使命,这里见证了中国体育的众多高光时刻。1949年10月22日至24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1955年10月30日,毛主席到先农坛体育场观看中华体总训练班与苏联泽尼特足球队的比赛,这是他唯一一次现场观看国际足球比赛;1957年6月2日,中国男足在先农坛体育场首次征战世界杯外围赛;1957年11月17日,郑凤荣在先农坛体育场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早年间不管什么比赛几乎场场爆满


与天坛遥相呼应的先农坛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行籍田礼的场所。1936年,先农坛体育场在这里开建,最初命名为“北平市公共体育场”。自1913年起,华北运动会轮流在华北各大城市举行,每次轮到北京承办华北运动会,只能在天坛公园的空地和汇文中学体育场地进行,修建公共体育场逐渐被提上日程。1934年确定地址,1936年奠基,1937年2月正式开工。几经周折,直至1938年4月,“先农坛公共体育场”的匾额才在东大门悬挂起来。


1949年初,作为北京市修建最早的体育场,先农坛体育场迎来新生。1949年7月1日,3万人聚集在先农坛体育场,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大会。两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同样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


1949年10月22日至24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那届大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新型运动会。1951年5月,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由于没有室内体育馆,组织者在体育场临时辟出两块地方,分别搭建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那次大会成为当时篮排球爱好者的一次盛会。


李隆出生于1940年,家住西城区大院胡同的他儿时便多次随家人到先农坛体育场观看各类比赛,参加各种活动,“有一年先农坛体育场举办体育活动,具体什么活动记不清了,很可能是足球赛,要不就是运动会。当时家父和家人自制了牛奶咖啡,装在老式的可口可乐瓶内,那天我随家人去先农坛体育场的大门内去出售。”


“当时先农坛体育场的观众人山人海。”尽管有关具体年份和活动内容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李隆对现场的氛围印象深刻,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他的感受很直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那几年,先农坛体育场就已经是非常受北京市民欢迎的体育场地。”


据李隆回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想到先农坛体育场观看比赛,所有人都要从东门进入,不同于现在南门的拱形建筑,“当时的正门只是两扇大铁门,后来重建时被拆除。”为了充分地利用先农坛体育场,同时提高体育场的承载能力,1954年和1955年,体育场先后进行了两次改建和扩建。已经从先农坛体校退休的毛先生告诉记者,其实主要是对看台进行加高和扩建,“由原来的10级台阶增至26级,可容纳的观众数量从15000人增至30000人。”


“当时的体育场看台是水泥结构,由一层一层的灰色宽台阶组成,台阶上并没有安装座位,比赛时观众就坐在台阶上。”在李隆的记忆里,无论是足球比赛还是其他活动,几乎是场场爆满,即使比赛双方知名度不高,两个正面看台也能坐满观众。


1959年11月15日的一场友谊赛,北京足球队以3比0战胜苏联“托姆斯克人”队。图/中体在线


有人用自行车换国足比赛球票


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先农坛体育场来说,1958年9月14日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晚上,在先农坛体育场四周,4座40米高的钢架照明灯塔正式使用,每个灯塔顶端装有66个一千瓦的电灯。先农坛体育场成为当时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的灯光足球场。


随着先农坛体育场逐渐改建和扩建,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10个年头,先农坛体育场一直扮演着国家体育场的角色,多次承办全国、全市的足球和田径等多项赛事,并见证了中国体育的多个里程碑。


1955年10月30日,中华体总训练班与苏联泽尼特队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了一场友谊赛,双方最终战成2比2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门来到现场观赛,那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现场观看的国际足球比赛。


中国男足首次参加世界杯外围赛,同样是在先农坛体育场。1957年6月2日,中国男足主场对阵印尼队,在周恩来、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张宏根攻入中国足球在世界杯外围赛的第一个进球,随后年维泗、王陆等队员先后进球,中国队最终以4比3胜出。


1957年11月17日上午10点15分,先农坛体育场还见证了中国首个田径世界纪录。当时,北京市田径运动会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在女子跳高决赛中,郑凤荣跃过1.77米的高度,成功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郑凤荣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和足球比赛相比,当时的现场观众数量虽不算多,但得益于市民的热情助威,自己最终一鼓作气打破了世界纪录。”


胡金兆曾在《京华绿茵见闻录》里描述,那些年北京足球氛围浓厚,先农坛体育场更是成为球迷心中的足球圣地,有时候,为了看场球,需要凌晨去售票点排队买票,“中国男足首次打世界杯外围赛,很多球迷提前一天等在售票点,现场也首次出现一人限购一张的规定。比赛当天,体育场外甚至出现一位华侨青年愿意用一辆自行车换一张票,那时候的球票售价5角,而那辆自行车价值500元,相当于一个二级工一年的工资。”


北京女篮梯队在体育场北侧室外篮球场。受访者供图


工体建成后这成了混合训练基地


李隆在1958年前后入选北京青年男篮,球队的驻地就在先农坛体育场内,为了确保各类比赛的正常进行,他们也时不时扮演赛事保障的角色。“当时,在先农坛体育场看足球比赛,是北京市民特别是足球迷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李隆对1959年冬天的一场足球比赛记忆犹新,先农坛体育场计划承办某场足球比赛,但是在比赛前一天北京下了一场暴雪,“整个体育场周边以及内场的看台、场地都被白雪覆盖,市体委紧急召集全体干部、教练员和运动员参与除雪,所有人忙碌了一整天,确保了次日下午比赛的顺利进行。”


1959年,工人体育场正式建成,越来越多的比赛和重大活动离开先农坛体育场,后者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训练基地的身份被更多人提及,近30年间,先农坛体育场见证了各支北京队伍甚至部分国字号队伍的成长。


先农坛体校的前身是北京市体工大队,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在有关市领导的指示下,利用修建人民大会堂的剩余建材,在先农坛体育场建起了一栋新楼,加上原有的北楼和南楼,北京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排球队、体操队等队伍以及部分国字号队伍,陆续来到先农坛体育场驻训。


当时体育场的西侧,有北楼和南楼两座4层楼房,北楼主要用作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宿舍,乒乓球队的庄则栋和邱钟惠、足球队的史万春和年维泗、篮球队的程万春等人都曾住在同一栋宿舍楼。


“北楼每层大约有15间宿舍,最早的时候,运动员4人一间,教练员2人一间,屋里都摆着两张上下铺的床,每层还有一个房间,外侧是卫生间,内侧是装有几个淋浴喷头的浴室。”在李隆的记忆里,由于后来驻训的队伍越来越多,北京队部分项目的梯队规模越来越庞大,上世纪60年代,也曾出现过十几个队员挤在一间宿舍的情况。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初期只在先农坛体育场的西南角建了一处室内体育馆,主要供乒乓球、篮球、排球等队伍使用;在体育场外的东侧,田径队也有一处室内训练场地,但条件相对简陋;足球队则主要在体育场北侧的两处室外场地训练。


“训练后,我们做拉伸时也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当时体育场看台下面有走廊和柱子,隔成了一间间房子,北门对过的看台下,有一间房便是器材室,由一位50多岁的男职工管理,大家都管他叫郝大爷,现在应该已经过世了。”李隆直言,那个年代能有那样的训练条件,他们已经非常满足。


中国男篮前队长黄频捷也曾有过在先农坛体育场训练的经历,他向记者回忆说,当时的篮排馆一共3个,其中1个是篮排共用,由于北京各级队伍、国字号队伍众多,也有无法在室内训练的时候,“实在安排不开,只能在室外训练,遇到下雨天,有时候还会去龙潭湖体育馆借训。”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男篮梯队在室内体育馆训练。受访者供图


北京足球梦从这里开始并一直延续


为了确保各支队伍的正常训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先农坛体育场外场,室内体育馆的规模不断扩大,条件也越来越好,医疗室、运动员食堂等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


建成近50年后,先农坛体育场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重建,基本奠定了如今先农坛体育场的格局。北京成功申办1990年亚运会后,先农坛体育场更是迎来一次大规模的重建。为了迎接1990年北京亚运会,1986年11月至1988年9月,先农坛体育场拆除重建,重建后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看台设有20个观众区,分别安装上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的座椅,足球场长108米、宽68米,四周建有塑胶跑道,其他现代化设施也一应俱全。


1990年亚运会举办时,北京的室内外场地资源已经非常丰富,先农坛体育场只是承办了部分场次的足球比赛,但那次大规模重建,无形中助力了北京足球的发展。


1994年,甲A联赛创立,北京国安选择先农坛体育场作为主场,1995年继续在先农坛体育场征战,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那是球队和球迷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在主教练金志扬的带领下,杨晨、曹限东、高峰、谢峰、高洪波、周宁、郭维维、符宾等名将开始在甲A联赛赛场展现着各自的魅力。国安1994年取得7胜8平7负,获得12支球队中的第8名。次年,北京国安的战绩大幅提升,前21轮取得11胜6平4负。1995年甲A联赛最后一轮,北京国安主场对阵争亚对手广东宏远。凭借高峰的两粒进球,国安3比1取胜,获得当赛季亚军。


现年41岁的郝雷当时还是高中生,他仍清楚地记得,“比赛结束后,东看台的部分球迷撕碎手中的报纸撒向空中,还有球迷点亮手中的打火机忘情庆祝。散场后,大家迟迟不愿离去,手拉手围在体育场外的跑道上,向最初的主场告别。”之后,北京国安主场迁至工体。


由于北京奥运会,工人体育场曾于2006年至2008年进行改建,北京国安不得不暂时搬离工体的主场。在俱乐部的最初计划中,国安本有机会重回先农坛体育场,但由于安保等因素,回到最初主场的计划未能成行。不过,在过去20余年的时间里,先农坛体育场始终与北京足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京市社科院体育文化中心主任金汕告诉记者,“北京国安二队的前身威克瑞队、曾征战中乙联赛的北京宽利队均曾将先农坛体育场作为自己的主场。”


北京女足成立30多年来一直将先农坛体育场作为根据地。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不同的原因,北京女足先后在石景山体育场、朝阳体育中心等场地短暂踢过主场比赛,本赛季,更是离京前往武汉、洛阳等城市打主场比赛,但在金汕看来,“无论是不是在先农坛踢比赛,这里始终是北京女足姑娘们的大本营,始终是北京女足的家。”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王希翀



场馆概况


●建造年代:

1936年开建1938年落成,1988年完成重建。


●场地规模:

占地30000平方米,可容纳30000观众。


●地理位置:

永定门内路西,先农坛原址东南部。


●历史地位:

北京市第一座大型公共体育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体育场。



大事记


●1949年10月22日至24日

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


●1955年10月30日

在先农坛体育场毛主席唯一一次现场观看国际足球比赛。


●1957年6月2日

在先农坛体育场中国男足首次参加世界杯外围赛。


●1957年11月17日

在先农坛体育场郑凤荣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1990年9月

先农坛体育场承办北京亚运会部分比赛。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气场|7座场馆与70年体育强国梦

相关推荐
多面手姚伟:从“陪练”到国脚,荣誉来自团队的力量
时事
一眼看尽上海
健康
郭美美的人生赌局:拿身体换筹码跻身有钱人圈子
时事
从小李到老李:一个漫画家的私人生活史
文化
三代经济学人在八○年代光荣绽放(1)
娱乐
到双清别墅听历史故事
北京
80后背包客寻访千个红色旧址
时事
农光里 三十年后居住细节逐渐凸显
健康
北京建成166个乡情村史陈列室(2)
综合
专访中组部原秘书长何载:平反冤假错案,是一项伟大工程
政事儿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