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那娄村:金融扶贫 让农民靠“信用”换取丰收
新京报 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树婧
2019-09-24 21:16
对口的金融扶贫,让这个偏远的广西百色小村庄成为信用村,村里不仅柑橘丰收,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编者按:

 

钱找钱容易,人找钱难,充沛与强大的金融体系,到了偏远农村,总是处于“干涸”状态。由此,贫困村里没产业,没有信用体系能借来钱,没钱发展产业,终致恶性循环。广西田东县那娄村的金融扶贫经验,或许能让“钱”的力量在偏远乡村焕发活力。

 

通过对口金融扶贫,再加上镇里和村民的努力,那娄村顺利评为“信用村”,信用等级提升后,村民的借贷不再是难题,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乡亲们对“信用”很在意,这恰恰也是金融扶贫能顺利开展的前提。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的那娄村,目前人均收入每年6000余元,这仍是低收入,但对这里的乡亲来说,来之不易,因为他们以前年均收入仅为千余元。这里人均耕地面积小、产业薄弱、交通不便,是国家级贫困村。一场金融扶贫由此在这里展开,村民通过方便的银行贷款,埋头发展柑橘种植、养猪、养鸡等种植和养殖产业,最终成功脱贫,还成为了全国金融扶贫的典型村落。

 

贫苦的村民过去从银行贷款很难吗?不能说不给贷,但想顺利地贷、便宜地贷、长期地贷,很难。一切,源于信用体系的搭建与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这里申请贷款,最快当天就能办理完毕。如今,那娄村是“信用村”,村民们对“信用”两字格外看重。

 

“三农金融服务室”为村民办理小额贷款。周金鹏 摄


朔良镇最偏僻的国家级贫困村

 

青山环绕中,有不少红砖的矮楼组成了一个村落,细看之下,矮楼边都是绿树,上面还有橘黄色的果实,这里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那娄村,旁边的果树是柑橘树。

 

曾经那娄村是田东县41个国定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村民388户1451人,人均耕地0.6亩,产业极度薄弱。

 

青山环绕的那娄村。周金鹏 摄


那娄村所在的朔良镇,位于田东县东南方向,虽然镇政府距离县政府直线距离仅为30公里,但路途中弯弯绕绕的山路,让路程增加了一倍,那娄村又恰好在朔良镇的最偏远的大山里,交通十分不便。

 

谈起那娄村以前的产业,村支书黄永荣告诉新京报记者,主要是村民自己种植的甘蔗、玉米,甘蔗是用于榨蔗糖的,产量一般,也卖不出高价,不值钱,全村过去人均年收入仅有一千多元。

 

没有产业,也没有钱发展产业,村落偏僻,这一系列问题,让那娄村多年深陷贫困难以自拔。

 

金融扶贫进入村民视野

 

转机发生在2008年,那一年,百色市田东县获批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金融扶贫进入到村里。

 

“钱找钱易”,贫困村的村民想要找钱却很难,但有了金融扶贫的项目,村民也有机会申请贷款帮扶。镇政府和村委决定在村里发展柑橘产业,带动村里人脱贫致富。

 

改变村民世代熟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很难的,在镇上和村里决定利用贷款来发展柑橘产业的时候,村民发出了很多质疑:“甘蔗种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种柑橘?”“我们这里适合种柑橘吗?”“从没种过,贷款还不上怎么办?”……

 

镇里为村民一一解惑,并拿出中国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所作的可行性报告,耐心给村民介绍说,那娄村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柑橘,种植柑橘的经济效益比甘蔗要高很多,而且政府也会大力扶持柑橘产业的发展。

 

村民终于开始对柑橘表现出兴趣,朔良镇便赶紧组织群众参观该镇百敏村在2009年、2010年种植的蜜橘和砂糖橘,还带大家前往武汉、重庆等地考察,邀请柑橘研究所的专家来指导大家种植。

 

村里种植的柑橘。周金鹏 摄


“信用村”让村民有款可贷

 

2013年,田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田东农商行、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田东教授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三农金融研究田东基地等单位联合开展对口金融扶贫,帮助那娄村脱贫。通过镇里和村民的努力,那娄村顺利评为“信用村”,信用等级提升后,村民的借贷不再是难题,“信用村”的村民可以享受利率优惠、贷款优先、额度优厚等待遇。

 

村支书黄永荣介绍说,村民可以向银行借贷一万元到五万元不等,无需抵押,只要申请即可。

 

前几年,全村先后共有369户农户获取小额信用贷款共4866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村里的数千亩柑橘产业的发展,那娄村也因此成为田东县有名的“金融扶贫生态产业效果显现村”。

 

2012年,朔良镇那娄村有几户教育贷款户不能及时还清贷款,心里很着急,而村里的乡亲纷纷伸出援手,借钱给这些村民,帮助他们还款。那娄村的乡亲们对信用都特别在意,在村民的努力下,“信用村”至今都是信用良好。

 

2013年,田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田东农商行、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田东教授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三农金融研究田东基地等单位联合开展对口金融扶贫,村里建起了“三农”金融服务室。

 

据介绍,服务室的建立,有效节省了农村金融交易的成本和时间,田东农商行依托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工作人员采集和过滤农户贷款信息,农户在服务室中申请,贷款办理时间从原先的7天缩短到了2天,最快的当天就可以办理完毕。

 

村民在村里“支付结算服务点”取款。周金鹏 摄


全村发展5500亩柑橘

 

2013年,那娄村开始正式大面积种植柑橘,试种面积为400多亩,涉及56户村民。那娄村由7个自然屯组成,柑橘的主要种植地在作月屯,政府拿出20多万元为村民购买了柑橘树苗,田东县农商行也赞助了10万元。

 

随着400多亩柑橘树的成功种植,村民们对柑橘产业愈发有信心了,往后每年都在增加种植面积。

 

为让群众掌握种植技术,镇里请来了中国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技术科研院校的专家和老师,统一为柑橘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村里还在每个屯培训了2名以上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刚种下的柑橘没有产量,村里就推广了田间的套种技术,确保农户在柑橘丰产收获前,也有其他收入来源。

 

2016年,1000多亩柑橘进入丰产期,那是村民第一次迎来丰收。那娄村出产的柑橘皮薄易剥,肉质细腻多汁爽滑,几乎无籽,口感很好。

 

村里的柑橘丰收了。周金鹏 摄


村民罗金江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的孩子还在上学,妻子也身患疾病,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通过向银行贷款,罗金江家有了钱看病、买药,还能发展产业,生活不再拮据。

 

几年来,田东农商行通过服务室共为该村农户授信185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890万元,解决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2014年,那娄村成为田东县北部山区中率先脱贫的贫困村。

 

村支书黄永荣表示,通过金融扶贫,村民们种植积极性高涨,目前全村共有柑橘5500亩,此外,还有甘蔗2300多亩,杉木3500亩,松木1500亩,油茶1800亩,板栗3000亩,年出栏肉鸡10万羽、肉猪2500头。通过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村里人均年收入从1000多元上涨到了现在6000多元。

 

柑橘生产和销售皆非一帆风顺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那娄村的柑橘产业已具规模,但并非一帆风顺。

 

村民对柑橘的种植和管护技术有待提高,部分柑橘产量上不来。村支书黄永荣说,村民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村里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也影响到柑橘的种植,“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去广东打工,大家都不愿意留在村里。”除了种植上的困难,产量好的年景中,销售也有一定的困难。

 

村里产的柑橘注册了朔良默科特柑橘的品牌,但市场上有很多知名的柑橘品牌,默科特柑橘的认可度较低,销路并不顺畅。

 

同时,恶劣的天气也对柑橘生产有着不小的影响。去年年初,那娄村产的3万公斤柑橘销售遇到困难。由于去年一月连绵的阴雨、冰冻天气,导致许多柑橘的品质受到了影响,加之镇上有通向外部的公路施工,货车难行,来收购的经销商也很少。

 

村民忙着给柑橘装箱。周金鹏 摄


等到3月天气转暖后,柑橘很快成熟,不少果子因为无人问津而掉落在地上,3万公斤的柑橘滞销了,好在有镇上帮忙宣传销售,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将滞销的柑橘售卖到全县各处。“最后1000斤柑橘终于卖完了!”随着这句最后千斤售罄的播报,村民的柑橘销售一空,农户的辛苦没有打水漂。

 

黄永荣表示,村里的柑橘未来也将进一步依靠网络渠道来销售,现在最希望的是,能通过网络电商的手段,帮助提高柑橘的销售额,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丰收之路

相关推荐
“农民导师”频登高校讲台 新型职业农民用知识改变乡村
时事
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人选(集体)名单公示
第一看点
生态移民 城镇化助力贵州扶贫
时事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