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秋分来了!这里有一片土地上的一年
新京报 编辑 何安安
2019-09-23 14:59
1982年,苇岸在《丑小鸭》上,发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歌《秋分》。从这一天起,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大地上的事情”。二十多年前,苇岸开始了为二十四节气的拍照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形成了《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系列散文,但没能完结。

今天是秋分,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中,对秋分的解释是:“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意味着,今天是日月相合,平分秋季的一天。换句话来说,秋分这一天,恰好是“中秋”,而且白天和夜晚的时间,恰好相当。


在过去,这一天是祭祀月亮,庆祝丰收的一天。从去年起,秋分这一天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秋分,正是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的节气,与农业有着颇为紧密的联系。


二十多年前(1998年),生活在“天明地静”淳朴平和都市边缘的散文家苇岸,开始了为二十四节气的拍照工作。他在居所附近的田野上,选了一个固定点,在每一个节气日的上午九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文字,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形成了他的《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系列散文。颇为遗憾的是,当他写到《谷雨》便戛然而止,如同他的生命。


苇岸喜欢徒步旅行,通过旅行亲近大地,投入大地的怀抱并细致地观察,进而从其中汲取创作的材料和灵感,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大地上的事情”。令人遗憾的是,在他生前,仅仅出版了《大地上的事情》这样一部很薄的散文集——这部作品是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著,上海贝贝特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


上面的这些故事,早已为熟悉苇岸的人们所熟知。但苇岸与节气的缘分,并非开始于1998年。事实上,苇岸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叫《秋分》,那一年,是1982年。


苇岸(1960年1月-1999年5月19日)。


立春


能够展开旗帜的风,从早晨就刮起来了。在此之前,天气一直呈现着衰歇冬季特有的凝滞、沉郁、死寂氛围。这是一种象征:一个变动的、新生的、富于可能的季节降临了。



雨水


雨落在雪上像掉进井里,没有任何声响。令人感到惊奇和神秘的是:一、雨水这天准确地降了水;二、立春以后下了这么大的雪;三、作为两个对立季节象征的雨和雪罕见地会聚在了一起。



惊蛰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春分


与惊蛰对照,春分最大的物候变化是:柳叶完全舒展开了,它们使令人欣悦的新绿由地面漫延上了空间;而杨树现在则像一个赶着田野这挂满载绿色马车的、鞭子上的红缨已褪色的老车夫。



清明


清明是一个敏感的、凸显的显性节气:天空出现了太阳。这是可以抬头直视的太阳,地面不显任何影子整个田野幽晦、氤氲、迷蒙,千米以外即不见景物。



谷雨


绿色正从新浅向深郁过渡。这一点也让我想到太阳的光芒,阳光在早晨从橙红到金黄、银白的次第变化,实际即体现了其从童年、少年到成年的自然生命履历。



立夏


麦子已经抽穗了,麦芒耸立着,剑拔弩张的样子,但剥开,尚未形成麦粒,空的。听到了远处“四声杜鹃”的声音。树木的叶子已充分舒展开来,绿色也由浅绿、新绿向深绿和墨绿过度。



小满


麦田成型(定型)了,立体、挺拔,颜色尚未转变,麦芒上挂着柳(杨)白絮,麦粒成型,白色的,还无质感。春天的新鲜、活泼已消失,平静的、稳重的夏天正在衍进。



芒种


麦田处在由青而黄的过渡中,它是绿与黄的综合色。麦粒已形成青白色,果肉很嫩;麦田的黄色,首先是叶子黄了,然后根部。黄色是太阳、黄金成熟的颜色,是帝王偏爱的颜色,是结束、最后的颜色。



夏至


麦子已收割完毕,田野尚弥漫着麦秸的气息,田地因麦秸而有些凌乱,像客人刚刚离去或退潮,一个季节的逝去。



小暑


倾盆大雨后的第二天。世界干干净净,树叶及地面都闪亮,水流的痕迹。天空很蓝,自中及边缘渐渐减淡,现微白色。只有东南方边缘的天空有白云铺开来。蜻蜓低飞。积水像块块镜子。玉米已抽穗扬花。



大暑


玉米的方阵已初成,两米高,方叉直指天空,孤独的青蛙(单声鸣叫)和群体的蛤蟆(群声鸣叫)。阴雨天,蝉是哑的。草木碧绿茂盛。



立秋


连续阴天后的晴天。天空今天又呈现了典型的大海或池塘的景象,远山隐现。有凉爽的气流,像在河中游泳,水流的感觉。凉意、滑动,侵入周身。



处暑


空间不透明,充填着雾、岚、烟气,稀薄的气体。看不到远山,天空中央微蓝。边缘灰黄色相混。天空有锅的感觉。草已结籽秀穗,开始泛黄。



白露


阴,天空布满灰色的层云。油葫芦鸣声一片,一种像轻吹哨子的声音。蝉已哑了,它们在草丛中代替了蝉的声音。没有虫鸣的秋天是无生命的。草的种子仍在孕育。树叶已有早凋。



秋分


玉米已收获,地已犁,小麦刚种上。农民在接地头。拖拉机耕地时,蜘蛛、油葫芦等像洪水中的灾民向一旁弃逃。土地翻过来了,新的一轮的开端。那屠格涅夫的休耕地不见了。



寒露


秋虫仍在鸣叫,蟋蟀的纺车声及拉长声音的单声的不知名虫的鸣叫。麦子已长出,三四个叶了。三、四寸高。麦田一片新绿,这绿的颜色(幼绿),也如小兽一样可爱悦人,露珠凝在叶子上,闪光时似水晶体。色也有生命。



霜降


上午已是人们寻求阳光的时候,人们站在向阳处,仿佛冬天已来临一样。秋虫已完全绝迹,没有了它的鸣声。在果园内走,我惊飞了两只喜鹊。它们惊叫着。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本文选摘自《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作者:苇岸。已获授权刊发。


导语撰写丨何安安

编辑丨安也

相关专题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相关推荐
农民回到土地,疫情下吉林春耕进行时
时事
被艺术改变的村庄
时事
开始和花草树木聊天?这很正常
文化
《风味人间》如何捕捉香臭两重天
娱乐
“痞子”妈妈和她的104个孩子
时事
谁来拯救正在消亡的萤火虫
时事
距京最近沙漠13年变绿洲
北京
俞敏洪:我本应是一个不错的诗人
综合
那些有鲑鱼洄游的河流
健康
书评丨过日子:中国农民的生活伦理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