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1型糖尿病患者,不该被入职体检“断后路”
新京报 编辑 孟然
2019-09-18 18:05
“糖尿病只是病,不是罪”。从正视到理解,从释放善意到改变制度,社会也不妨让“糖友”们看到更多希望。

▲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当隐瞒实情才能获得公正待遇时,该不该撒谎——这是一个经典的伦理学之问。在现实中,这个问题也时常困扰很多人。

今天,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聚焦1型糖尿病的“糖友”,他们多青少年时期发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但囿于入学、公务员体检等硬指标,为了正常学习和工作,他们中很多人只能选择隐瞒病情。有着15年糖龄的陈凡就“隐身”参加了高考,研究生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他说,“如果不隐瞒,我可能根本没有现在”。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1.14亿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分1型和2型,我们常见的是2型。2型糖尿病往往是在中年以后发病,这时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经大致成型,很多单位虽然设有入职门槛,却无跟踪淘汰制度。所以,2型糖尿病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似乎不大。

但1型糖尿病则不同,这个病又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没有明确的病因,有人与生俱来。大多数是在35岁以前发病,六七岁、十几岁的都有,他们的身体几乎不能产生胰岛素,所以,他们要想存活就必须终身依赖胰岛素。

将他们归于正常人,不符合逻辑。可在胰岛素可以轻易获取的今天,将他们归为“另类”显然也不合理——只要他们胰岛素使用得当,他们的身体与普通人无益。说他们可以从事一切工作可能绝对,但大众化的工作,没有问题。

客观说,遭遇病患的人,其身体机能大多会有所下降。所以,一些职业对一些疾病患者设立门槛,本无可非议。比如入伍对视力有要求,一些强体力劳动需要对心脏病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拦截。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摆脱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即便是罹患渐冻症的霍金也可以凭借现代技术,著书立说,成就斐然。给不幸患病者提供学习和工作机会,为他们打造适当的平台,也应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应有选项。

曾经很长时间,乙肝等也是很多单位“卡人”的指标,这些年随着人们对乙肝患者的保护呼声增强,很多单位取消了这些体检项目。更何况,1型糖尿病并非不良习惯导致,没有传染性,更不具有公共危害性,只是自身运气欠佳。相比于乙肝,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拦截就更显得理由不足。

今年开学,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上了“头条”,原因是为患糖尿病新生准备医用冰箱存放胰岛素。对于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来自社会的公正对待和关爱,是他们坚持治疗、积极生活的强大动力。

“糖尿病只是病,不是罪”,遭遇疾病是世间不幸。从正视到理解,从释放善意到改变制度,希望社会可以让“糖友”们看到更多希望。本质上,关注“糖友”们的境遇,也是关注我们自身的命运。

□郑山海(医生)

编辑 孟然  校对 李立军

相关推荐
北京高招本科网上咨询活动今日开启,转专业、保研率等成咨询热点
教育
16+6名!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北京四中雄安校区第二实验学校公开选聘教职人员
新京号
北京市消防员招录工作办公室关于2025年度面向社会招录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的公告
新京号
多所在京“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高考志愿填报日程——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事关深圳,中办、国办发文;国足1比0巴林队告别世预赛
时事
京港地铁“隐形守护者”,护航乘客五一假期平安出行
新京号
阜阳卷烟厂招聘26人!
新京号
一位图灵奖获得者的中国教育实验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央媒聚焦!在雄安,“读”未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