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提高特困养老一线护理人员工资待遇
新京报 记者 马瑾倩 编辑 李国君
2019-09-16 19:27
通知还对特困人员敬老院的经费保障不足、法人登记率不高、运营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作出要求。

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如何提升特困老人照护的专业力量、解决照护人员短缺问题?民政部等三部门近日发布的通知提出相关要求。通知指出,将通过基本照护专业科目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等方式,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提高通过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的养老护理员比例


民政部官网今天(9月16日)发布消息,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针对照护人员短缺问题,通知提出要逐步提高通过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的养老护理员比例,护理人员应接受基本照护专业科目的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培训补贴,逐步提高通过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的养老护理员比例。


同时,要求合理确定和落实工作人员薪酬待遇,鼓励通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等方式,建立与岗位绩效、职业技能水平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此外,支持供养服务机构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鼓励供养服务机构设立志愿服务站点,积极培育养老志愿者队伍。


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应根据物价及时调整


同时,通知还对特困人员敬老院的经费保障不足、法人登记率不高、运营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作出要求。


针对经费保障不足问题,提出特困人员救助的基本生活标准应当满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所需,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上涨及时予以调整。合理设置属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的购买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针对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率不高的问题,通知提出暂不具备独立登记条件的机构可作为分院,由具备法人身份的供养服务机构实施统一管理。


针对运营管理滞后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公办供养服务设施通过承包经营、委托运营、联合经营等方式,引入具备相应条件的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运营管理。引导行业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等级评定。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郭利

相关推荐
新增三类领取条件、增加申请途径,个人养老金又出新政
时事
国家要向这些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来看看您是否符合条件
时事
全区上下迎“汛”而上护平安!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2025年“安全生产月”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全国“网上电力商城”来了(碳报第155期)
财经
《“临”听民声 “泉”心解答》第一期(人社类专题),来啦!
新京号
《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全文发布
财经
事关就业!河北出台18条具体措施
新京号
教学成果奖丨杨芙清院士团队: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型软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新京号
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配AED,未来发展新趋势!
企业资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