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首次亮相
新京报 记者 王姝 编辑 刘梦婕
2019-08-22 10:58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复核、申诉以及法律责任等。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复核、申诉以及法律责任等。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良作草案说明时表示,今年年初,制定政务处分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按照工作安排,政务处分法起草工作由国家监察委员会牵头,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参加。起草该部法律的基本思路为,“一是完善与党纪处分相对应的政务处分制度,统一设置处分的法定事由和适用规则,保证处分适用上的统一规范。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薄弱、处分程序不够规范、处分决定幅度不统一等问题,细化违法情形、处分幅度和处分程序。三是在处分情形、处分权限和程序、处分后果上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内在一致性”。


吴玉良强调,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旨在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公职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政务处分法),将宪法确立的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有利于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将监察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把法定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推进政务处分的法治化、规范化,“政务处分法明确了实施政务处分的主体,应当坚持的法律原则,处分事由、权限和程序,被处分人员维护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等,有利于处分主体强化法治观念、程序意识,提升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新京报记者 王姝

见习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首次披露:王剑峰已被查
政事儿
首次披露:五台山王黎明,已被查!他对干部带病提拔负有责任
政事儿
官方披露:“内鬼”龙飞,系自动投案,减轻处罚
政事儿
官方披露:石家庄市中院原院长李勇,已被查
政事儿
市中院院长李建立,接受案件当事人请托,安排下属过问案情
政事儿
北京市2025年高招工作规定发布 本科普通批可填报30个志愿
第一看点
2024年1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8327起
第一看点
首次披露,区军雄已被查
政事儿
首次通报,艾书琴已被查
政事儿
首次披露,新华保险原董事长李全已被查
政事儿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