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子有一句话“视其不变者,则无与我皆无尽也”。的确,站在不同时间节点或角度看时间总是不同的。过去的时间如轻烟,可被微风吹散,也可像浮云样与人们的脚步如影随形,亦步亦趋,如梦般丝丝绕绕
(一)昼掩高斋厌日长
听说人在童年时是感受不到岁月之蹉跎的。小学之前我几乎一直都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夏天在足蒸暑土气时光着脚丫于海边堆沙堡,一下一个地挖着牡蛎;夜半明月半挂时,听到鸟雀被从树枝上惊起“簌簌”的摩擦声,清风徐徐中卷有的鸣蝉“知知”呼夏声,也不知是不是他们在讲什么故事...反正这时的我肯定在缠着姥姥讲故事,虽然一直都在重复“从前有座山”...这样的日子一日复一日,明日何其的多啊!当时我一直很羡慕上学的哥哥姐姐,这里时间于我无疑是漫漫无尽的。
(二)人生得意须尽欢
如愿的,很快我上了学。但我发现上学也没有那么容易,考试枷锁般将爱动的我紧紧地铐起来。在几次巧合下,我开始接触一些书,后来就会幻想我身上背负的是大荒山,说不准什么时候再跳出来一个
林妹妹,书籍成了我这段时间最好的慰藉品。渐渐的,我开始好奇易安居士误入藕花深处,争渡而惊起一滩鸥鹭时宋朝女孩子玩耍的样子及她的“连续剧”,浓睡不消残酒对雨后海棠的疼惜;因白乐天“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对琵琶女以后人生担忧;也被李太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心神向往于蜀地的风土人情...这时的我是充实的。
(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前几天,我刷牙时妈妈忽然进来拿梳子。摘了眼镜的我很久后才注意到她在镜中的我身上停留了好久,妈妈说:“咱们俩是多久没有一块照过镜子了?”是啊,多久了?
镜中本就模糊不清的身影又扭曲折叠了几分,折射出几道虚影。两个身量相当的人与一幅高矮交错的画面重重合合,小时候妈妈会让我踩着小凳子站在镜子前,然后给我梳头。一边梳一边逗我“头发这么厚真不好扎,要不我给你剪了吧!”每次这么说都会引起我的抗议,她还是乐此不疲。人就怕念叨,我现在真成英年谢顶了。镜子中真正的景象或许已忘却,传言人最易忘却的是你最陌生和最熟悉的事。前者是抛之脑后,后者则是习以为常,已刻在骨子里,但总被忽略。认为它只是一件小事没必要记着,几时会再去关注?同样如果有一天不再重复这个动作,心里总是会空落落的,却不知道遗落了什么。这是时间磨灭不了的,陪伴。
三尺青丝,我们俩不知道还有多少。朝如青丝暮成雪,还是算了吧,时间可以流逝,但不要错过。浮云尚且紧跟旅伴,我们也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小确幸。忘川河畔,三生石旁,我们都是戴着面具的黑衣人,于电车上结为人生旅伴,摘下面具,坦诚相待,将最真实的一面展露。记得有人说,父母在,你就永远只是个小孩,不易为人生而迷茫,不会感叹生命之短暂。他们永远是坚实的梁柱,是最后的守护者。
红泥小火炉在旁给人种闲适之感,灯红酒绿的商业城市人来人往。我看时间,亦不能摆脱于此,或如水滴石穿,或如流水。一切的一切,做一朵浮云,将自己每丝每分穿插在时间中,拥有仓央嘉措白鹿踏雪的淡然。时间的流逝,也伴随着梦的点点思绪,盘桓着,留恋着。
散文组 作者:郭笑辰 作品ID :1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