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漂洋过海的礼物|郭艺桢
新京报
2019-07-11 14:41
年前,母亲给雅仪姑婆发微信:“谢谢姑婆,您送的礼物很有价值,圣诞节快乐!”

去年圣诞节,雅仪姑婆从香港寄来一封信,作为圣诞节礼物。信里是几年前她来探亲时合的影,照片里的她和爷爷站在一起,精神矍铄,背后是昏暗的屋子,空荡荡的。她说,四十年前,她看到这间屋子时,也是空空的。

雅仪晃悠悠地走下船。那艘用来承载一家希望的破旧木船没有带回一船的喜悦,反倒捎回个人。

她站在河岸边,无袖深色碎花的汗衫,亚麻料宽松的薄长裤,正适合炎热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穿着。但在中国闽南的渔村就显得格格不入了,毕竟当时,两条白花花的臂膊直接这么露出,还是太过出格的。

郑雅仪从厦门来,准确地说,是从马来西亚来的。早先祖上是福建人,当年抓壮丁,她父亲带着一大家子跑到马来西亚做生意。一九六九年,马来西亚排华运动爆发,马来华人损失惨重。她东逃西躲,实在找不到安身之所,于一九七三年回国。哪知这时的中国也深陷浩劫之中,在厦门寄居几年之后,又乘渔船,经过鼓浪屿,躲过厦门与金门间的炮火,往乡下的本家来。

雅仪站在鱼腥味中,好像是被熏晕了,她不知道该往哪走。尤其是那些看惯烈日和波光粼粼而变得锋利炙热的目光,更把她钉在原地无法动弹。她想要去灰磘尾25号,去郭石寮家,去她母舅家。

郭石寮家在灰磘尾25号,很穷。

院门在风中摇曳,木门上满是坑坑洼洼的小洞,像是小孩用石子砸在上面,好在没有鸟屎。长石条做底,黄漆墙面,只有一层的矮平屋,一团杂草蜷在墙根。风吹过,草夹着花骨碌碌地滚过去,是大红花,在马来西亚很常见的花,马来华人都这么叫。雅仪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那她是怎么找到我们家的?”

“一路问过去啊。”

“可是她又不会闽南语。”

“她有照片,她爸给她的,她爷爷,就是你太爷爷的照片。”

“哦...接着讲接着讲。”

面对突如其来的外侄女,郭家很愁苦。一个家,两个大人,九个孩子,三天两头靠喝水度日。今年田里收成不好,种出来的稻子又干又瘪,只能自己吃。郭家不是捕鱼的,只能赶赶潮,天热得河泥都快干了,河蟹都不知道钻哪去。剩的是空肚子,哪来多的口粮啊。郭家人为难地看着这个衣着怪异的女孩子,尴尬地不出声。

突然,小儿子的肚子咕咕地响起来,黝黑的脸突然红了起来。雅仪忽然嫌弃自己的存在和考虑不周,眼眶唰地红起来。正要出声,舅母上前一步,拉起雅仪的手,“没事。既然来了,就住下吧,看这孩子怪可怜的,一路上没少受罪吧。”郭糠仔心疼地说。剩下其他的孩子面面相觑。

雅仪从此住下,只是会住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自从多了一个大姐姐之后,郭家的小孩都变了。比如,吃饭时碗里的稀粥变得更少了,吃饭的时间也变得更短了,从前饭桌上只要一转头,碗里的饭就会少掉一半,现在个个乖巧地抱着碗,埋头吃饭。舅母不让雅仪干活儿,她也不会做。她上的是大学,学的是知识,一双手是握笔握出的茧子,不会干农活。每当她想学锄地,舅舅就抢走她手里的锄头,叫她去大树下乘凉。这时孩子们就会投去羡慕的目光。

对于这个大姐姐,孩子们在羡慕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佩。敬佩她识字,敬佩她会说洋话,敬佩她写得一手好字。雅仪没有活干,只能在村子里四处逛,以至于全村人都知道了:郭二家来了个傻大妞,整天不干活,只会逛大街。偶尔在大树下看书,孩子们都围过来,雅仪就教他们学字,讲几句英文。

“所以,爷爷只会讲的那句‘菜拿啊(China)’是她教的吗?”

“是啊。”

雅仪在郭家住了一年零三个月。那年冬天,一直以来生活在热带的雅仪被冻得不行,双手生冻疮,痒得不得了,连笔都握不住了。郭家没钱买药,一般都忍着疼痛,用一双红肿的手度过整个冬天。雅仪就不行了。但她没敢吭声,直到一天翻书时,小儿子看到她比以往粗了一圈的手指,马上明白。

晚上,小儿子捧着热乎乎的地瓜,小跑到雅仪房间。寂静的夜里,烤地瓜的香气愈发的诱人。铿铿铿,门开了。“姐,这地瓜给你,捂一捂,手就没那么疼了。”说完噔噔噔地跑走。雅仪捧着地瓜,暖流从手里流到心里。第二天,村里种地瓜的老陈扛着锄头,看着田里少掉的地瓜和杂乱的脚印,骂骂咧咧,气得直跳脚。

一九七六年,中国结束了混乱的十年。雅仪要回厦门去了。临走前,她把箱子里的书当作全数留给孩子们,作为对郭家这一年多照顾的感谢。但雅仪的离开没有给郭家多挤几口粮。孩子越长越大,日子越来越紧巴。邻居家放了几天馊掉的饭拿来,就水喝下,还不能饱。

一九七九年,小儿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碰巧雅仪要到香港去,她托人传话说,她在厦门有个姐夫做石油生意,让小侄子认他做干爸,这样也不会断了联系。

后来,郭家渐渐富裕起来,雅仪也时不时寄来贺卡。

年前,母亲给雅仪姑婆发微信:“谢谢姑婆,您送的礼物很有价值,圣诞节快乐!”


记叙文组 作者:郭艺桢 作品ID :100251

点击这里为TA投票

相关专题

新京报•新声代第一届中学生写作创造营

相关推荐
从北大出发,下一站是……?
新京号
他的书房在北大,也在......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