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美癖|陈炫齐
新京报
2019-07-10 12:37
今天我们不必为大米和面包发愁,为了不至于成为智能时代的格里高尔,继续与生活,交换一支水仙花吧。

书库藏奇书,一本《美之地图》,上百张女性面孔,五十个国家,各式民族着装,让嗜美成性的我大呼震撼。美往往相通,令人感动。我尤其喜好收集印有深色人种少女的明信片,她们美得鲜艳,热情张扬。同座了解我这一喜好,一次惊喜地把杂志上中非难民男童指给我看,问我是否喜欢那张照片。我心中惊恐,一方面男童饥饿成病,腹部肿胀,一方面深觉残忍。享受和平之人自私至以异样为美,甚至以苦难为美。爱美之余,似乎更应端正态度。

美癖,癖好是美本身,切肤感受。七月里疯狂的蝉鸣,分离前的笑脸,炽热的凤凰花,任风翻腾的火烧云,愉悦即美。好比文字歌颂的青春,世人不考究少年少女的脸蛋是否遵循黄金比例,他们自然而然走在美的光彩里。美与生活的忙碌,并不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关系,俯仰皆美。它唾手可得。

花被认为是美的象征。人们爱美并养花,给予这些小生灵诸如玫瑰、夜来香这般可爱的名字。不同气候区与地形区的花儿,又因遗传而来的习性被爱美之人下了花语的定义。恰恰玉兰不故作慵懒,牡丹也不认为自己富贵。它们像美而不自知的少女,接受人们的啧啧称赞,自顾自生长。又像对此不在意的一颗颗爱美之心,自顾自在美中流连。美如此自我,如此低成本高收入,因此有了凌晨四点发现海棠未眠的川端康成,也有了邀友人与花共坐的汪老先生。

相形之下,云南鲜花村的流水线生产似乎对花、对美大不敬。花农习以为常,把滞销的鲜花翻进泥土,许愿来年的雨水与好收成。他们与诸多匠人往往被自诩爱美的人群指责为麻木不仁,指责对美视若无睹。可人们忘了美始终感性,感性才使得世间有了千种定义的美。而非恪守某个不存在的牵强标准,连每一年喜欢的颜色都需要根据潘通色卡更换。责怪农人与匠人的人们,又如何得知,农匠日落而息,面对家中红扑扑的灿烂脸蛋时,不会为了孩童之美感动呢?

国人爱美,生长于山川之间便赞美鬼斧神工;身处深宫大院便追求精雕细琢。对美的追求,实则对生活情趣,生命价值的探索。不知何时起兴起简约风,并且美其名曰返璞归真。能工巧匠穿梭于丝线之间的中国技艺反倒成了美的敌人。审美本无对错,它基于时代、种族、阶级、生活经历。在技巧与器物中寻找精致,本是爱美淋漓尽致的体现。欣赏简约,也不必放弃对另一种美的肯定。顺其自然的减法,与精益求精的加法,同是中国自古传承的审美意趣。

美,有时的确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爱美的人们牺牲了自主审美观。三寸金莲一步三摇一度被奉为圭臬;清一色的蓝绿工装看不出美的影子;即便蜜月期的布拉基也不是中国女性对美的自由追求。而历史课本上一条喇叭裤,是中国人自由审美的可喜重来。

今天我们不必为大米和面包发愁,为了不至于成为智能时代的格里高尔,继续与生活,交换一支水仙花吧。

散文组 作者:陈炫齐  作品ID :100196

点击这里为TA投票

相关推荐
【荣归故里行 浓浓家乡情】武英豪:跨越山海的扎根之旅
新京号
伊朗外长:伊美第三轮会谈将于26日在阿曼举行
第一看点
“遵”行新风尚·文明我先行 | “和美积分”让这个乡村展现新活力
新京号
弦歌雅韵展风采,美育之花绽东城 ——东城区第二十八届学生艺术节集体项目器乐展演成功举办
新京号
下周继续谈 白宫称美伊双方同意于4月19日再次会晤
第一看点
美伊会谈在即 美政府对伊朗实施新制裁
第一看点
顺义春日第一口樱桃熟了
乡村
多线受挫 特朗普“吐槽”伊俄乌
第一看点
樱~桃~熟~了~
新京号
她在城里当主持人,却义无反顾回到芜湖农村!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