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老舍先生那篇《济南的冬天》,许多人慕名来到济南,只为一睹她的芳容,当他们一旦踏上这座老城,又难免有些许失望,内敛的济南,掩不住大城市的喧嚣,仿佛没有老舍先生笔下的灵性和韵味。但若你是个自幼在济南长大的人,试着去挖掘她繁华面容下隐藏的美时,便会觉得,泉城济南,美得亲切,美得温暖。
走过西更道街的尽头,拨开清晨微光的面纱,眼前豁然开朗出一条蜿蜒小溪,不觉间曲径通幽到了曲水亭街的南端,脚步轻踏在浸有千年风华的石砖上,步步含诗,声声带韵,心间不住地颤了颤,那是一种来自脚下的默契,彰显着她所蕴含的日月风光。
小溪从寒夜中苏醒,泛着荧荧的波光,一路向北流淌。岸边是红瓦青砖,石砖里有苔,苔痕中有泉水,泉水里有孩子们一年四季的欢声笑语。风拂过,杨柳笑弯了眼睛,侧耳倾听,仿佛无数铃铛欢快交响,无数珠子碰撞流泻,那是它们在耳语。再往下,水就汇入了百花洲,红嘴的鸭,红尾的鱼,在湖心闲游,悠哉悠哉。
靠在溪边的老槐树上,不经意地抬头仰望,湛蓝深邃、轻云流苏。原来,天空也有这么美的时候,时光放慢了脚步,只为此刻的宁静。
所谓“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说的就是此等神韵,古代文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相邀聚会于曲水亭河畔,以杯斟酒,让酒杯随小溪漂流,在谁面前停住,谁便要酌酒赋诗,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的“引以流觞曲水”就是这种意境。如今,酌酒赋诗的习俗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坐在柳树下,捧一杯荷叶茶,品一品泉水茶汤,也可以惬意十足。一路策马扬鞭,一些传统与我们渐行渐远,像这样与泉的邂逅,或许只有济南人有福享受了。
泉是不可少的,到了傍晚,碧水摇曳,一地薄明的暮霭,散了开来,月色朦胧了目光。只身坐在泉边,听着泉水汩汩流淌的声音,泉水洗心,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心也沁在了月下的泉色中,一身尘世的浮华被洗涤。
穿过芙蓉街喧嚷的人群,向深处走,就到了泉城路。在这儿,有一片老街巷,肃然静谧。你可以凭吊,可以揣摩,可以任思绪天马行空。清一色是简单的青瓦,白墙,红木门,院里的槐树透过墙来,撒下一片斑驳的树影。感受每一刻的风清天净,不必在意外界的浮华喧嚣,只为内心的清明澄澈而欣慰。
遥望千年前的济南,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一个女子独坐漱玉泉边,昏鸦尽,小恨立谁知。眼望天空,希冀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万千心事难寄……也曾水木清华。晚来风急,藕花争渡,泉水碧波喷涌,夕阳晚照,也似氤氲了太多而一醉涂地了,仿佛可以看到易安的诗意在泉与柳的空隙间环绕翻飞,李清照在这里留下了存词40余首的漱玉词,济南,承载了她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一段段童话般的回忆;济南,润色了她流逝的年华,枯黄老去的岁月……
可是,往事成烟,故人不再。那个叫李清照的女子等啊等,等到时光染白了两鬓,终还是没有等来那个思念已久的人。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压得一个柔弱女子喘不过气来,情何以堪。国破山河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个渴望国家安宁、家庭幸福的封建女子,在深深的历史苦海中,像一叶孤舟也曾无助地飘摇,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豪气,让后人无不敬佩。
残荷听雨,不诉离殇。
时光流逝,岁月不居。今天的济南,风起云天,潮涌东方。几代人凝心聚力,书写着改革的伟大成就,我们循着来时路,回顾峥嵘坎坷,撞见历史回声,奏鸣时代号角。“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跨黄桥隧开工,圆了“携河北跨”拥河发展的百年梦想;中央商务区全面启动,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医疗康养名城、新东站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一批“新地标”拔地而起;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美誉收入囊中……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淳朴低调的济南人用激情、梦想和奋斗点亮了历史的星空,铸就了济南今日的辉煌!
每次岁月流转,四季更迭,我们仍然期待,阳光、泉水、薄雾、垂柳、那些上天恩赐于济南的关怀。老舍先生为我们沉淀了一个梦,如果没有这个梦,我们和济南都将重来。
指导老师:许洪波
散文组 作者:葛芳余 作品ID :1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