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久违人类构建了一个审美理想的框架。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美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而为人类所共享。
美,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平时所说的“享受生活”,主要是享受生活中的美。正因为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美,人们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愉悦和真正意义,“享受苦难”则是享受生活中的凄美;追求理想,是在追求生活中的精神大美。
对于“美”,人们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探索着、追求着,其中不乏学富五车、点石成金的知识泰斗,也不乏思敏过人、出口成章的风流才子,更不乏通晓天文地理、看破世间红尘的佛门长老。
可是这个问题说明白了吗?你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最美的?不,他却以为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更加豪壮;你认定汹涌澎湃、波涛汹涌的大海最有气势?他却更喜欢阴柔恬静、叮咚作响的小溪;你觉得五彩斑斓的绘画和情节跌宕起伏的文学作品更具魅力吗?他却要说冰冷刻板的数学公式和令人惊奇的科学概念更加让人着迷。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哲学,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这就决定了不能运用自然科学的法则对它进行解析,因此美的多变和差异性是合乎情理的。这自然使得人们认识到美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不会只是僵化在一个层面上,从而把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推向更新的领域。
美的问题看似又非常简单:早晨起来洗洗脸、化化妆,出门换上件漂亮的衣服;不但房子和汽车都要购样式新颖独特的,就是随便买一只茶杯也要挑选既美观又实用的;即便是晚上睡觉所穿的睡衣,也要求是款式新颖美观、色彩淡雅的等等,这些都是对美的追求。
然而,究竟什么是美的?这又是个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的大家每天都要接触,人人都习以为常的商品一样:“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个明明白白的普通的东西。但是它的分析告诉我们,它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东西,充满着形而上学的繁琐性和神学的微妙性。
人生中的眼、耳、鼻、舌、身、意中都有着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散文组 作者:祁建博 作品ID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