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难忘“红军渡”:每个渡口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人民日报 原作者 何勇 邝西曦 申智林
2019-07-03 13:26

据人民日报消息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的要塞。湘江支流潇水穿道县县城而过。


85年前,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这里夜渡潇水,奔袭道州城,为红军主力渡潇水开辟了道路。


6月30日,记者来到水南村一处名为“红军渡”的浮桥。当年支撑浮桥的木船早已换成了铁壳船,两条铁链串起来20多只铁船,密实的木条整齐排列。如今,浮桥仍是两岸百姓往来的重要通道。


“耿飚带领的红四团,成功抢渡潇水,为红军主力渡潇水,进而突破湘江天险赢得了主动。”原道县史志办副主任唐小峰说。1996年,道县人民政府在浮桥边立下了“红军渡”石碑,以纪念这段历史。


道县的“红军渡”有很多,每个渡口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审章塘乡葫芦岩村邱声彪老人有一个竹碗,是一位红军战士当年所赠。


邱声彪的父亲邱家儒当时是船夫。因为渡河部队人数众多,渡船远远不够,当地村民便自发卸掉自家门板、床铺板,帮助红军架设起浮桥,大部队得以迅速通过。一位红军战士乘坐邱家儒的船过河后,将竹碗送给了邱家儒。这只竹碗,也成为烽火岁月中红军与百姓鱼水情深的见证。红军主力分别从水南、洲背、茶园、白马渡等渡口抢渡潇水。凭借着潇水这个天然屏障,红军形成一道长达百里的防线,将敌人阻击在潇水以东。


编辑 康晰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难忘“红军渡”
相关专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相关推荐
这个假期,北大学生怎么过?
新京号
今天,与纸质火车票道别
文化
总要来一次遵义吧!
新京号
王尚文:无论人文还是语文,都为了抵抗各种形式的“异化”
文化
老城、商圈、天桥、车站,北京到处都是市民的“观礼区”
北京
习近平的英雄观
时事
专访吕舟:全民参与正在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
北京
抗战胜利80周年,新华社发表重磅政论!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金奖杂技《登峰造“技”》上演
娱乐
《江南·十二场欢聚》总编辑郭小川:短视频的力量来自具体的人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